1. 分数优先(分数清):

这一规则下,高校在分配专业时首先按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每个考生的专业志愿会被依次检索,优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选择。

如果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已满,会继续检索其后续志愿,直至找到可录取的专业或进行调剂。

未被录取且服从调剂的考生,会在所有一轮录取结束后,根据剩余计划进行调整。

2. 专业优先(专业清):

在这种规则下,高校先看考生的专业志愿,对每个专业,先录取第一志愿填报该专业的高分考生。

即使分数较低但将某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考生,也可能优先于分数较高但将该专业作为非第一志愿的考生被录取。

如果考生的第一专业未被录取,再考虑其第二专业,以此类推。

3. 专业级差:

专业级差规则意味着如果考生未能被第一专业志愿录取,转而考虑第二专业时,其分数会减去一个预先设定的分数差值(比如3分),然后与直接将该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考生比较。

这种方式鼓励考生谨慎选择第一专业志愿,并可能影响后续志愿的录取可能性。

如何理解录取规则

4. 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意味着在同一批次中,所有考生按分数高低排队,分数高的考生先被检索志愿。

每个考生的多个志愿虽然是平行的,但会按照考生填写的顺序依次尝试录取,一旦满足某个志愿的条件,即被该志愿录取,不再考虑后面的志愿。

5. 一次投档:

一旦考生被某个志愿提档,如果未被所选专业录取且不服从调剂,将会被退档,不再参与本批次其他志愿的录取,需等待征集志愿或进入下一批次。

6. 组内调剂(新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的“院校专业组”模式下,考生被一个专业组提档后,若所填专业均无法满足,且服从调剂,学校会在该专业组内根据情况和考生特点进行调剂。

理解这些规则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志愿填报的策略和最终的录取结果。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分数、兴趣以及高校的具体录取规则来合理安排志愿顺序,以提高被心仪专业录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