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目组合变化:
传统高考模式是“3+文综/理综”,即语文、数学、外语加上文科综合(历史、政治、地理)或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
新高考引入了“3+3”和“3+1+2”两种模式。在“3+3”模式中,学生除了必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外,还需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中选择3科;而在“3+1+2”模式中,学生首先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科作为首选科目,然后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选择2科作为再选科目。
2. 成绩考核变化:
选考科目的成绩不再直接使用原始分数,而是采用了等级赋分制度,确保不同科目间成绩的可比性。
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以原始分数计入总分,而再选科目则通过等级转换后的分数计入。
3. 考试时间安排:
考试时间延长,从原来的23天增加到34天,以适应科目选择的多样性。
4. 录取机制变化:
录取时不再仅依赖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也成为了重要的参考因素。
5. 志愿填报与录取模式:
志愿填报从传统的“院校”单位转变为“院校专业组”或“专业(类)+院校”,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性和专业匹配度。
取消了部分省份的调剂制度,要求考生在高中阶段就有更明确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
这些变化旨在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灵活的教育路径,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科目,同时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全面发展。
推荐文章
2019年高考时间—2019年高考是几月几号
2023-09-17选择师范类专业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024-12-21哪些专业适合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
2024-12-27跨专业学习的优势和挑战
2024-12-21复读生如何备考文科
2024-12-17湖南大学的材料科学专业研究方向有哪些
2024-11-11中专学护理专业需要什么条件
2024-12-08传媒行业对文科生的技能需求分析
2024-11-23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思想
2024-12-18高考电影—高考必看的四部电影
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