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前准备:

高考志愿填报不是几天内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对于实行新高考模式的地区,如浙江的80个志愿选择。考生和家长应提前几个月开始准备,研究院校、专业以及录取规则。

考生和家长需了解平行志愿、专业录取规则等,这需要时间消化。

2. 考生为主,家长辅助:

家长应支持考生的选择,以考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为中心,而不是单方面决定。

考生的个人兴趣和对专业的认同感对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3. 避免盲目跟风:

避免因同学间的讨论而盲目选择相同学校或专业,每个考生的情况和兴趣不同。

个人决策应基于充分的自我认知和对专业的深入了解,避免因一时流行或误解而做出选择,如《微微一笑很倾城》效应导致的不匹配专业选择。

4. 拓宽视野:

不要局限于传统路径,了解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国家专项计划等多元升学途径。

探索中外合作大学等其他教育机会,尤其是对于分数在双一流和211边缘的考生。

5. 专业优先于学校:

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选择专业时,应考虑个人兴趣和未来就业前景,而非仅仅追求学校的名气。

了解目标专业的就业质量报告,包括毕业生去向和薪资水平。

6. 正规信息来源:

以官方发布的《高考指南》和《招生计划》为主要参考,谨慎对待网络和机构信息。

听取高中老师意见,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咨询招生老师。

7. 理解投档规则:

熟悉平行志愿的“分数优先、一轮投档”原则,以及专业级差可能带来的影响。

8. 个人信息安全:

保护好个人信息,防止志愿被篡改,警惕诈骗信息。

9. 合理安排志愿梯度:

在志愿表中合理安排不同层次的学校和专业,确保有保底选项。

10. 注意填报时间:

记住志愿填报的时间节点,尽早完成,避免最后时刻的网络拥堵或错误。

通过这些注意事项,考生可以更加科学、理性地进行志愿填报,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