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确认与投档状态紧密相关,是高考录取过程中考生档案状态变化的两个关键阶段。以下是这一过程中的主要状态及其关系的详细说明:

1. 自由可投:这是初始状态,意味着考生的电子档案尚未被投递给任何大学,或者在经历了一次投档后因未被录取而回归此状态。考生如果一直保持这个状态,可能需要关注征集志愿或后续批次的录取。

2. 已投档:当省招办将考生的电子档案投递给考生所填报的大学时,状态变为“已投档”。这表明大学有机会考虑录取该考生,但并不保证录取。

3. 院校在阅:接下来,如果大学下载了考生的档案开始审阅,状态会更新为“院校在阅”。这一阶段,大学会评估考生是否符合录取条件,但此时考生仍未被正式录取。

4. 拟录取/院校预录:如果考生通过了大学的审核,状态会变为“拟录取”或“院校预录”。这表示大学打算录取该考生,但还需经过省级教育考试院的最终审核确认。

5. 录取待审:在省级教育考试院进行最终审核时,考生状态会显示为“录取待审”。这是从大学预录取到正式录取的过渡阶段。

录取确认与投档状态的关系

6. 录取:最终,如果考生的所有录取流程得到省级教育考试院的确认无误,状态变为“录取”。这意味着考生已被正式录取,录取过程结束,接下来等待录取通知书即可。

整个过程从“自由可投”到“录取”体现了考生从未被考虑、到被大学审查、再到被正式接纳的完整流程。每个状态的转换都反映了考生录取进展的不同阶段,而“已投档”是向“录取确认”迈进的重要一步,但中间还需经过多道审核和确认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