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业类别调整:

山东省将艺术类专业从11类缩减至7类,包括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戏曲类。文学编导类的部分专业调整至普通类,摄影类并入美术与设计类,航空服务艺术类由高校自主确定类别,其他类专业调整至普通类。

2. 省级统考的扩大与校考的限制:

艺术类院校的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

省级统考覆盖的艺术专业类别增加,多数专业需通过省级统考。除戏曲类外,其余6个类别实行省级统考。省级统考覆盖的专业,高校原则上不再组织校考,校考仅限于少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艺术专业,并且校考必须在高校所在地进行。

3. 文化课成绩要求提高:

越来越多的艺术类专业开始重视高考文化课成绩,部分艺术理论和相关专业直接依据高考文化成绩录取,强调“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综合评价。对于大多数艺术类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有所提高,要求艺术生不能忽视文化课的学习。

4. 录取模式的改革:

实行“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考试评价方式,录取时考虑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考试成绩的合成成绩,高考文化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录取分为直接依据文化成绩、省级统考成绩或两者结合的方式,具体比例和方法由各省份确定。

5. 艺术类专业考试的分类:

艺术类专业考试分为省级统考和高校校考,省级统考基本实现对主要艺术科类的全覆盖,而校考则限于少数专业和高校。

6. 取消跨省校考考点:

2024年起,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不再跨省设置考点,这影响了考生的考试安排和成本。

7. 特定专业直接依据文化成绩录取:

对于艺术史论、艺术管理等特定艺术类专业,直接依据高考文化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无需专业考试成绩。

这些变化旨在平衡艺术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培养,减少考生的考试负担,同时提高艺术教育的整体质量。艺术类考生需要密切关注这些政策动态,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考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