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中的综合评价录取是一种多元化的招生模式,它旨在选拔综合素质全面、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允许高校在录取时综合考量学生的多个方面,而不仅仅是高考成绩。以下是综合评价录取的关键特点和流程:

核心特点:

1. 综合评分:录取依据不仅包括高考成绩,还结合了高校的综合测试成绩(校测)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不同高校采用不同的比例计算综合分数,如常见的6:3:1(高考60%,校测30%,学考10%)或7:3等模式。

2. 降分优势:通过综合评价录取,考生可能获得比统招更低的录取分数线,省属重点本科高校的降分幅度甚至可达4050分,为成绩略低于目标院校要求的考生提供了机会。

3. 专业优势:招生专业多为高校的优势学科或特色专业,部分专业仅通过综合评价招生。

4. 全面发展考量:除了学术成绩,还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学科特长、思想品德、社会实践经历等。

适合人群:

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

具有全面发展背景,如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表现良好,参与课外活动、志愿服务等。

在学科竞赛、人文社科赛事、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考生。

思想品德优秀,获得过相关荣誉。

英语能力突出,对于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尤为重要。

报考流程与注意事项:

1. 招生简章:关注各高校发布的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了解报名时间、条件、考试形式等。

2. 网上报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提交个人资料、成绩证明、获奖证书等。

3. 高校初审:高校审核报名材料,公布初审通过名单。

4. 综合测试:通过初审的考生参加高校组织的综合测试。

高考志愿填报中的综合评价录取是什么

5. 录取:根据综合成绩排名进行录取,一旦被录取,通常不能参与后续批次的志愿填报。

综合评价招生为考生提供了更多进入理想大学的机会,但同时也要求考生和家长提前准备,了解政策,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