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描述性记载到系统性分析的转变,其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古代地理学(19世纪前)
研究对象:以区域描述和沿革地理为主,关注疆域、政区变迁及自然现象记录。例如中国《禹贡》记载九州地理,《汉书·地理志》开创沿革地理研究体系。特点:学科未分化,知识碎片化,缺乏理论框架,如古希腊托勒密的地图绘制和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地理观。2. 近代地理学(19世纪-20世纪中期)
研究对象:自然与人文地理开始分化。德国洪堡提出自然地理的综合性研究,李特尔强调人地关系,推动地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特点:引入科学方法,如气候分类、地貌演化研究,但仍以区域描述和殖民扩张需求为导向。3. 现代地理学(20世纪50年代至今)
研究对象:强调人地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历史地理学从沿革地理转向研究历史时期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互动;人文地理学拓展至文化景观、服务业区位等。特点:跨学科融合(如GIS技术应用)、关注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城市化),形成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三大体系。二、高考地理命题趋势分析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理命题呈现以下趋势:
1. 核心素养导向
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要求通过区域案例(如“一带一路”)分析地理背景及战略意义。地理实践力:新增野外观察类考点(如识别地貌类型、土壤形成因素),强调数据图表分析能力。2. 内容更新与综合化
新增考点:地球演化(地质年代表)、大气垂直分层与生产生活联系。海洋权益(如南海诸岛主权)、厄尔尼诺现象的气候影响。删减内容:传统农业地域类型、水资源利用等“过时”知识点。3. 技术应用与创新性
GIS与遥感技术:试题融入地理信息技术,要求分析空间数据或专题地图(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开放情境设计:通过真实案例(如大都市辐射功能)考查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创新性思维。4. 价值引领与热点结合
国家战略:强调可持续发展(如“双碳”目标)、海洋发展战略。文化地理:新增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体现,如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化冲突。三、备考建议
1. 强化基础与能力并重:掌握地质演化、海气相互作用等新考点,注重跨学科知识整合(如环境科学、经济学)。

2. 提升图表分析能力:通过黑白地貌图、专题地图训练空间判读技能。
3. 关注现实问题:结合“一带一路”、碳中和等热点,分析地理背景与影响。
4. 实践与理论结合:通过模拟野外考察(如土壤标本分析)增强地理实践力。
地理学从传统描述到现代系统科学的演变,深刻影响了高考命题的深度与广度。考生需紧跟学科发展动态,培养核心素养,以应对新高考的综合性、创新性挑战。
推荐文章
如何查找历年高考分数线
2025-01-21如何准备高考单招报名材料
2024-12-20影响美术生分数线的因素有哪些
2025-01-04叙述技巧的种类有哪些
2025-03-05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和学校
2024-12-16高考专业选择时如何评估分数线
2025-01-12填报压线专业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024-12-26英语高考全国卷—高考英语全国卷真题
2023-10-10高考报名时间节点与常见问题汇总
2025-04-01理科生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