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规则:四项基本原则

1. 分数优先

全省考生按高考总分(含政策加分)从高到低排序,高分考生优先检索投档。例如,考生A(570分)的D志愿和考生B(569分)的A志愿同时填报南京邮电大学,系统会优先处理考生A的所有志愿,再轮到考生B。

2. 遵循志愿顺序

每个考生的志愿按填报顺序(如A、B、C、D等)依次检索。若考生第一志愿未达投档线,则检索第二志愿,直至符合条件的志愿投档成功,后续志愿自动失效。

3. 一次投档

每位考生在同一批次中仅有一次投档机会。若被投档后因不服从调剂、专业要求不符等原因退档,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无法再参与本批次后续志愿的投档。

4. 不再补档

正式投档结束后,考试院不再进行补档,未录满的院校通过征集志愿补录。

二、录取流程详解

1. 全省考生排序

所有考生按总分排序,同分情况下依次比较单科成绩(理科:理综、数学、语文、外语;文科:文综、语文、数学、外语)。

2. 逐位次检索志愿

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其填报的志愿。例如,考生填报的A志愿未满额则投档,否则继续检索B志愿,直至成功投档或所有志愿均不满足。

3. 院校专业组投档(新高考模式)

新高考省份(如广东、山东)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每个专业组包含多个专业。考生需满足选科要求(如物理+化学),系统按志愿顺序检索专业组,投档后由院校分配专业。

4. 退档与征集志愿

退档主因包括:不服从调剂、体检不合格、单科成绩未达标等。退档考生可参与本批次征集志愿(补录)或下一批次录取。

三、填报策略与技巧

1. 梯度原则:“冲稳保”策略

  • 冲刺志愿(约15%):选择往年录取分略高于自身分数的院校或专业组,例如高于5-25分。
  • 稳妥志愿(约50%):匹配自身分数段的院校,确保录取概率。
  • 保底志愿(约35%):选择低于自身分数10分以上的院校,避免滑档。
  • 2. 服从调剂的重要性

    若冲刺院校的热门专业竞争激烈,建议勾选“服从调剂”,避免因专业满额退档。若不服从调剂,建议将保底志愿设为录取概率高的院校。

    3. 志愿顺序优化

    最想去的院校或专业组应填在靠前位置,即使分数可能稍低。例如,若考生更倾向B校的某专业,即使B校往年分略低于A校,仍应将B校列为优先志愿。

    4. 数据参考与工具利用

  • 利用“一分一段表”定位全省排名,参考往年等效分数筛选目标院校。
  • 使用官方志愿填报系统或权威工具(如“阳光高考平台”)进行智能匹配。
  • 四、注意事项与常见误区

    1. 避免无效志愿

  • 新高考省份需注意专业组选科要求(如必选化学),避免填报不符合条件的志愿。
  • 仔细阅读招生章程,避开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限制。
  • 2. 警惕退档风险

  • 部分院校存在“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扣分录取),需提前了解规则。
  • 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需关注“双上线”要求(文化分+专业分)。
  • 3. 平行志愿≠平行录取

    虽为平行志愿,但检索顺序影响结果。考生需合理规划志愿梯度,避免相邻志愿分差过小。

    五、新高考模式下的特殊规则

    1. “院校专业组”模式

    高考平行志愿录取流程与投档规则全面解析

    考生可填报多个专业组(如45个),每个组内可选6个专业。建议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组分开填报,增加录取机会。

    2. 选科匹配

    物理/历史组考生仅能填报对应要求的专业组,需提前核查选科限制。

    3. 合并批次的影响

    部分省份合并一本、二本批次,考生需更细致筛选院校层次,避免高分低就。

    平行志愿的核心在于“分数优先、遵循顺序”,考生需通过科学梯度设置、数据分析和风险规避,最大化录取机会。填报时务必结合自身兴趣、职业规划,并充分利用官方资源辅助决策。若有疑问,可通过省级招考机构、高校招生网或“高考志愿填报云咨询周”获取权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