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诈骗手段与防范措施
1. 假冒官方网站或公众号
手段:不法分子伪造高校或教育考试机构网站、公众号,发布虚假招生信息,诱导考生填写个人信息或转账。防范:认准官方标识,如教育部官网、各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如江苏省考试院www.)。所有招生计划均通过省级考试机构统一公布,不存在“未公开的内部渠道”。2. “提前查分”或“改分”骗局
手段:通过短信、链接谎称可提前查询分数,或声称通过“黑客技术”修改成绩,要求支付费用。防范:高考成绩由省级考试机构统一公布,任何提前查分链接均为诈骗。成绩发布后若需复核,应通过官方流程申请。3. “内部指标”或“补录名额”诈骗
手段:谎称认识高校领导、有“内部指标”或补录名额,要求缴纳“手续费”“指标费”。防范:高校招生严格执行公开计划,补录需通过官方征集志愿进行,不存在私下交易。所有费用仅通过高校官方账户收取,切勿转账至个人账户。4. 伪造录取通知书或缴费通知
手段:发送虚假录取通知书,要求提前缴纳学费或“注册费”;或冒充高校人员以“发放助学金”为由要求转账。防范:录取结果需通过省级考试院官网或高校官网验证,学费仅通过高校官方账户收取。任何要求向个人账户转账的行为均为诈骗。5. 高价志愿填报服务陷阱
手段:机构或个人宣称掌握“内部大数据”,提供天价一对一志愿填报指导。防范:志愿填报应参考官方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历年数据,警惕“保录取”承诺。教育部从未认证“志愿规划师”资质,建议通过学校或考试院免费咨询服务获取信息。二、个人信息保护要点
1. 避免泄露敏感信息
准考证号、身份证号、考生密码、志愿填报表、录取通知书等切勿随意公开,防止被用于精准诈骗。谨慎参与非官方的“政策咨询”或“报名分析”活动,避免填写个人资料。2. 防范钓鱼网站和木马链接
查分、填报志愿时,仅使用官方指定平台,切勿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不明二维码。如误点可疑链接,立即卸载支付工具并重置手机。三、官方渠道与核验方式
1. 信息查询渠道

成绩与录取: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高校官网、“阳光高考”平台。高校资质核验:通过教育部官网“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查询,避免“野鸡大学”。2. 学费缴纳规范
学费由高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不会通过电话、微信等要求转账至私人账户。录取后需通过录取通知书内指定方式缴费。四、紧急应对措施
发现诈骗迹象: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立即报警并联系当地教育部门。志愿被篡改:若发现志愿异常,立即向考试院申诉,并报警处理。总结
高考报名及录取期间,考生和家长需保持警惕,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非官方信息、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所有招生政策以省级考试院和高校官网为准,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核实。
推荐文章
高考复习中如何高效梳理知识点
2025-03-12考研与本科专业的关系
2024-10-31艺术设计专业高考面试常涉及哪些课程相关知识点
2025-05-07填报志愿时应该参考哪些资料
2025-02-21职业发展与所选专业的关联
2025-02-05选择职业学校的利弊是什么
2024-12-31如何根据行业发展趋势选择高考专业
2025-03-30高考卷数学;高考乙卷数学答案
2023-09-11怎样运用冲稳保策略合理分配志愿梯度
2025-05-15选专业必参考高考生如何找到就业率权威渠道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