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为全民关注的热点事件,品牌通过多平台联动实现全网营销覆盖,需结合不同平台特性、用户行为及内容形式,构建多维度的传播矩阵。以下结合多个成功案例总结具体策略:
一、精准定位平台功能,分层传播内容
1. 微博/热搜平台:话题引爆与情感共鸣
通过创建如高考押题奶、金榜题名中国荣耀等热搜话题,结合品牌定制内容(如蒙牛的“蒙什么都牛”谐音梗)引发讨论,利用KOL和蓝V账号扩散,形成病毒式传播。案例:王老吉推出“高三班吉罐”“万试大吉罐”等高考定制罐,通过微博话题与用户互动,结合高考学科标签实现精准触达。2. 微信生态:深度内容+私域运营
发布高考主题推文或H5(如荣耀的“金榜题名”H5),融入品牌吉祥物或产品功能,通过朋友圈广告定向投放考生家长群体。利用小程序提供高考志愿填报工具等实用服务,增强用户粘性。案例:夸克推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短片,在微信公众号传播后,引导用户使用其高考志愿查询功能。3. 短视频平台(抖音/B站):场景化内容与互动玩法
制作备考场景短片(如晨光的武侠风广告《决战!考场之巅》),或推出趣味挑战赛(如天猫“618小作文大赛”),结合品牌产品植入,吸引年轻用户参与。案例:美团跑腿在抖音发布“移动知识点跑腿箱”视频,展示线下活动场景,强化“高考守护者”形象。4. 小红书/知乎:UGC内容与知识型营销
鼓励用户分享备考经验或高考故事,品牌通过话题活动(如“高考必带好物”)植入产品。在知乎发布深度解析文章(如“高考对人生的意义”),提升品牌专业形象。案例:小红书联合学长学姐分享志愿填报攻略,以实用内容吸引考生家长关注,同时推广平台工具。二、跨平台内容整合,强化品牌记忆点
1. IP与热点绑定,形成符号化传播
如KitKat在日本市场通过“必胜”谐音与高考绑定,成为考生“护身符”;王老吉的“吉文化”与高考定制罐结合,形成“万试大吉”等强关联符号。2. 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沉浸式体验
线下活动(如晨光“高考陪战室”、必胜客“南孔爷爷主题餐厅”)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线上同步,扩大覆盖面。例如顺丰在毕业季推出“下一站顺丰”活动,线下优惠寄件与线上话题毕业行李攻略联动。3. 数据驱动的精准投放
利用教育类垂直平台(如猿辅导、作业帮)投放学科知识点广告,或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信息流定向考生家长群体,推送品牌祝福或优惠信息。三、情感共鸣+实用价值,提升用户认同
1. 情感营销:聚焦备考焦虑与青春记忆

通过短片还原备考场景(如特仑苏《更好的答案》),或挖掘家长视角(如新东方《致高考学子的一封信》),引发情感共鸣。2. 实用服务:解决痛点增强品牌好感
提供免费工具(如百度AI模拟卷、夸克志愿填报服务)或应急服务(如美团跑腿“准考证速递”),将品牌功能与高考需求深度绑定。3. 公益属性:强化社会责任形象
如王老吉将AI模拟卷送至山区学校,或雀巢咖啡为考生提供免费提神饮品,通过公益行动提升品牌美誉度。四、技术赋能与长效运营
1. AI与大数据应用
百度联合王老吉推出AI模拟卷,利用大数据分析历年考点,既展示技术实力,又为考生提供实用价值。2. 长效IP化运营
将高考营销固定为年度活动(如晨光连续多年推出备考主题广告),积累品牌资产,形成用户心智中的“高考必备”认知。总结
高考全网营销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通过跨平台内容分层触达(微博引爆、微信沉淀、短视频扩散)、情感与实用价值结合(解决焦虑+提供工具),以及数据驱动的精准运营,实现从短期热点到长效品牌资产的转化。品牌需避免生硬蹭热点,而是将自身产品与高考场景自然融合,例如蒙牛的“押题奶”将产品功能与考生心理巧妙结合,最终形成“品效合一”的营销闭环。
推荐文章
高考报名前如何通过学信网查询会考成绩
2025-05-17议论文结尾升华:用自我反思提升思想格局
2025-03-12高考影视作品分析如何结合数字电影技术课程
2025-06-07二本专业与未来发展方向的关系
2025-02-21软件工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有哪些
2024-12-30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是什么
2024-12-03高考成绩未达预期如何通过预科衔接目标专业
2025-06-27新高考模式下特长生志愿填报技巧与分数线匹配原则
2025-05-12化学工程与工艺涉及的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如何解析
202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