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是轻原子核(如氘、氚)在极端高温高压条件下结合成较重原子核(如氦)的过程,释放巨大能量。其核心原理包括:

1. 质量亏损与质能方程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 E = Delta m c^2 ),聚变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质量差((Delta m))转化为能量。例如,氘氚聚变反应中每千克燃料可释放约 (3.37

imes 10^{14} ,

ext{J}) 的能量,相当于8万吨TNT当量。

2. 结合能曲线分析

轻核聚变释放能量的根本原因在于结合能的变化。铁之前的元素每核子平均结合能较低,聚变后生成更稳定的核(如氦),结合能更高,系统总能量降低,差值以热能形式释放。

3. 触发条件与量子隧穿

需克服库仑势垒(约65亿开尔文温度),但实际通过量子隧穿效应可在较低温度(如太阳核心1500万K)实现聚变。人工可控核聚变主要依赖磁约束(托卡马克)或惯性约束(激光压缩)技术。

二、能量转换计算技巧

高考大题常涉及核聚变能量计算,需掌握以下步骤:

1. 确定反应式与质量亏损

例如:

[

^2_1

ext{H} + ^3_1

ext{H} rightarrow ^4_2

ext{He} + ^1_0

ext{n} + 17.6 ,

ext{MeV}

]

计算氘((^2_1

ext{H}))和氚((^3_1

ext{H}))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氦((^4_2

ext{He}))和中子的质量差,再代入 (E = Delta m c^2)。

2. 单位换算技巧

  • 原子质量单位(u)与能量转换:(1 ,

    ext{u} = 931.5 ,

    ext{MeV}/c^2)
  • 常见反应能量:氘氚聚变单次释放约17.6 MeV,1 kg燃料完全反应释放能量约 (1.75

    imes 10^8 ,

    ext{kWh})(考虑效率约44%)。
  • 3. 注意易错点

  • 静止质量与动质量:仅计算静止质量亏损,忽略相对论效应。
  • 有效数字:高考要求保留2-3位有效数字,如 (6.85 ,

    ext{g}) 质量亏损对应 (6.16

    imes 10^{14} ,

    ext{J})。
  • 三、高考高频考点与例题解析

    1. 结合能曲线应用

    例题:比较 (^4_2

    ext{He}) 与 (^2_1

    ext{H}) 的每核子结合能,解释为何聚变释放能量。

    解析:氦的每核子结合能(约7 MeV)高于氘(约1 MeV),结合能差即为释放能量。

    2. 质能方程计算

    例题:1 kg氘完全聚变成氦,释放多少能量?(已知氘核质量2.0141 u,氦核4.0026 u)

    解析

  • 单次反应质量亏损:(2

    imes 2.0141

  • 4.0026 = 0.0256 ,ext{u})
  • 总能量:(0.0256

    imes 931.5 ,

    ext{MeV}

    imes 10^{3} ,

    ext{反应次数}) → 约 (6.3

    高考物理大题突破:核聚变原理与能量转换计算技巧

    imes 10^{14} ,

    ext{J})。
  • 3. 综合应用题

    例题:托卡马克装置中,氘氚等离子体温度 (1.5

    imes 10^8 ,

    ext{K}),若约束时间0.1秒,求需多少燃料维持功率1 GW?

    解析:结合能量输出公式 (P = frac{E}{t}) 和质能方程,计算燃料质量约 (6 ,

    ext{mg/s})。

    四、备考策略与规范答题

    1. 知识体系构建

  • 梳理核反应类型(聚变、裂变、衰变)的区别,重点掌握轻核聚变条件与能量释放逻辑。
  • 结合能曲线、质能方程、反应式书写需熟练。
  • 2. 规范答题要点

  • 分步列式:明确写出质量亏损计算、质能方程代入过程。
  • 单位标注:能量单位需统一为焦耳(J)或电子伏特(eV)。
  • 科学记数法:如 (6.85 ,

    ext{g} = 0.00685 ,

    ext{kg}),避免数量级错误。
  • 3. 真题训练建议

  • 精练近5年高考题,重点突破结合能分析、能量计算类大题(如2023年全国卷Ⅰ第25题)。
  • 总结高频陷阱:如混淆质量亏损与动质量、单位未换算等。
  • 五、拓展与前沿链接

    1.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中国参与的全球最大托卡马克项目,目标实现Q值(输出/输入能量比)≥10。

    2. 激光惯性约束: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通过高能激光压缩燃料靶丸实现短暂聚变。

    通过系统掌握以上内容,可突破核聚变相关大题,同时提升对现代物理前沿的理解与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