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学科基础
1. 物理与化学基础
物理: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如牛顿定律、材料力学基础)、热学(热力学基本概念)、电学(电磁学基础)是理解材料性能(如强度、导热性、导电性)的重要基础。例如,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复合材料的力学分析等均需要物理知识。化学:需掌握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及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材料表界面化学、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等均涉及化学反应原理。2. 数学基础
数学是材料科学计算和工程设计的工具,需具备扎实的代数、几何、微积分基础。例如,材料性能的数学模型、材料力学中的应力应变计算等均需数学支持。二、延伸学科能力
1.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基础

需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工程制图能力,能够理解材料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数据处理能力(如MATLAB、Python)是材料模拟与分析的必备技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涉及的编程逻辑和软件操作能力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2. 实验与实践能力
高中阶段的实验课程(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培养的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方法,对大学阶段的材料制备实验(如复合材料成型、性能测试)至关重要。三、高考选科建议
根据各高校招生要求,物理+化学是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核心选科组合。例如,天津工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均要求考生同时选考物理和化学。部分院校可能放宽至仅要求物理,但化学基础仍对专业学习有显著帮助。
四、综合素质要求
1. 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材料设计涉及多学科交叉,需具备分析复杂问题(如材料失效机制)和优化解决方案的能力。2. 创新意识与科研兴趣
该专业注重新材料研发(如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探索精神有较高要求。3. 英语能力
需具备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部分高校课程(如《材料科技英语》)及国际前沿研究(如SCI论文)均依赖英语基础。五、不适合报考的情况
若考生对物理、化学兴趣较弱,或对数理逻辑和实验操作感到困难,可能会在专业课程(如《材料复合原理》《高分子物理》)中遇到较大挑战。若倾向于就业面广、收入较高的行业,需谨慎考虑该专业(传统材料方向就业竞争较激烈)。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适合物理和化学基础扎实、对材料研发与工程技术感兴趣的考生。建议高中阶段加强物理、化学和数学的学习,同时通过实验课程和科创项目培养实践能力,为大学专业课程(如《复合材料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打下坚实基础。
推荐文章
艺术类专业的选择指南是什么
2024-12-28湖南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有哪些实验
2025-02-04高考前注意手机设置的事项
2025-02-11滑档对录取的影响有哪些
2025-01-05新高考选科调整政策解读与应对建议
2025-03-22如何有效应对专业选择的焦虑
2025-01-29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调剂信息
2024-11-07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的影响是什么
2025-01-23教育学专业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2024-11-06如何利用调剂提升职业竞争力
202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