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背景

新高考改革强调“选择性”与“多元性”,但复杂的制度设计(如选科、赋分制、志愿填报)加剧了家庭、学校、市场间的信息鸿沟,导致社会支持体系对学业表现的影响机制复杂化。现有研究表明,学校支持直接影响学业表现,而家庭和朋辈支持通过公平感知、学习投入间接作用,但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不均衡性可能削弱学校支持的效能。市场化升学咨询的兴起可能进一步扩大阶层差距。

现实意义:通过实证研究,揭示新高考背景下社会支持体系的运作机制,为优化资源配置、缩小教育公平差距提供政策依据。

2. 理论意义

整合社会支持理论、公平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社会支持-公平感知-学习投入-学业表现”的链式中介模型,深化对高考改革育人功能的理论阐释。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 核心目标

  • 探究学校支持、家庭支持、朋辈支持对高考生学业表现的直接影响及中介路径(公平感知、学习投入)。
  • 分析市场化升学咨询的介入对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 评估城乡、学校类型(示范性/普通高中)对社会支持体系效能的异质性影响。
  • 2. 研究内容

  • 社会支持现状:量化学校资源(师资、课程、生涯指导)、家庭参与(经济投入、信息支持)、朋辈互动(学习共同体、情感支持)的现状。
  • 中介机制:测量学生对高考制度公平性的主观感知(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及学习投入(时间、认知、情感)。
  • 市场干预:调查家庭购买升学咨询服务的比例及其对志愿填报策略的影响。
  •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1. 研究对象与抽样

  • 目标群体:2025届高三学生、家长、高中教师、市场化咨询机构。
  • 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
  • 第一阶段:选择东、中、西部省份各1个改革试点地区(如浙江、湖北、四川)。
  • 第二阶段:每省分层抽取城市、县城、农村高中各2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各1所)。
  • 第三阶段:每校随机抽取高三学生200名、家长100名、教师20名。
  • 样本量:预计学生样本6000人,家长3000人,教师600人,咨询机构30家。
  • 2. 数据收集方法

  • 问卷调查
  • 学生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测量社会支持(学校支持3题、家庭支持3题、朋辈支持3题)、公平感知(3题)、学习投入(5题)、学业表现(标准化成绩+主观评价3题)。
  • 家长卷:涵盖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父母学历)、升学信息获取途径(学校/市场/朋辈)。
  • 教师卷:评估学校资源配置、生涯教育实施情况。
  • 深度访谈:选取典型个案(如高/低学业表现学生、城乡家庭)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挖掘支持体系的深层矛盾。
  • 文本分析:收集市场化咨询机构的服务协议、志愿填报建议手册,分析信息服务的专业性与阶层偏向性。
  • 3. 数据分析方法

  • 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社会支持对学业表现的直接效应及链式中介路径(公平感知→学习投入)。
  • 分位数回归:分析不同学业水平分位点上社会支持的异质性影响。
  • 多层线性模型(HLM):控制学校、区域层面的嵌套效应。
  • 质性分析:通过NVivo编码访谈文本,提炼主题(如“家庭支持的代际传递”“学校资源的补偿效应”)。
  • 四、研究步骤与时间安排

    | 阶段 | 时间 | 主要内容 |

    |--||--|

    | 准备阶段 | 2025.03-04 | 文献综述、工具设计(预调查200份问卷检验信效度)、培训调查员。 |

    | 调查阶段 | 2025.05-07 | 问卷发放与回收(线上+线下)、实地访谈、咨询机构资料收集。 |

    | 分析阶段 | 2025.08-09 | 数据清洗(SPSS)、模型构建(Amos)、质性编码(NVivo)。 |

    | 总结阶段 | 2025.10-11 | 撰写报告、提出政策建议(如优化学校生涯指导、规范市场化咨询)。 |

    五、研究创新与预期成果

    高考社会支持体系的实地调查研究设计

    1. 创新点

  • 视角创新:将市场咨询纳入社会支持体系,揭示资本竞争对教育公平的冲击。
  • 方法创新:混合研究设计(量化+质性)增强结论的稳健性。
  • 2. 预期成果

  • 学术贡献:构建新高考社会支持体系的理论模型,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3篇。
  • 政策建议:提出“学校主导、家庭协同、市场规范”的支持体系优化路径,为第6批改革省份提供参考。
  • 六、研究保障与

  • 质量控制:采用Harman单因子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问卷信效度达CR>0.7、AVE>0.5。
  • 规范:匿名处理数据,获取参与者知情同意,避免敏感问题(如家庭收入)的过度采集。
  • 通过此设计,可系统揭示社会支持体系在新高考中的动态作用,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