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点式的定义

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是其解析式的特殊形式,表达式为 ( y = a(x-h)^2 + k ) ,其中:

  • ( a
  • eq 0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宽窄;

  • ( (h, k) ) 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 该形式通过平移基本抛物线 ( y = ax^2 ) 得到,平移规律为 水平移动( h )个单位,垂直移动( k )个单位(当( h > 0 )向右平移,( h < 0 )向左平移;( k > 0 )向上平移,( k < 0 )向下平移)。
  • 示例:若顶点为( (2, -1) ),则顶点式为 ( y = a(x-2)^2 -1 )。

    二、图像特征解析

    1. 顶点坐标与对称轴

  • 顶点坐标:直接由顶点式可得,为( (h, k) )。例如,( y = 3(x+1)^2 + 4 )的顶点为( (-1, 4) )。
  • 对称轴:直线( x = h ),是抛物线关于该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 2. 开口方向与宽窄

  • 开口方向:由系数( a )的符号决定:
  • ( a > 0 )时,开口向上,函数有最小值( k );
  • ( a < 0 )时,开口向下,函数有最大值( k ) 。
  • 开口宽窄:( |a| )越大,开口越窄;( |a| )越小,开口越宽。
  • 3. 极值点与函数性质

  • 极值点:顶点( (h, k) )是抛物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极值为( k );
  • 单调性
  • 开口向上时,( x < h )时函数递减,( x > h )时递增;
  • 开口向下时,( x < h )时函数递增,( x > h )时递减。
  • 4. 平移与变形规律

  • 顶点式体现了从基本抛物线( y = ax^2 )到( y = a(x-h)^2 + k )的平移过程:
  • 水平平移由( h )决定,垂直平移由( k )决定;
  • 平移后形状不变,仅位置改变。
  • 三、顶点式的应用技巧

    1. 快速画图步骤

  • 标出顶点( (h, k) );
  • 根据( a )的符号确定开口方向;
  • 沿对称轴左右对称取点,绘制抛物线。
  • 2. 与其他形式的转换

  • 一般式转顶点式:通过配方法将( y = ax^2 + bx + c )转化为顶点式,公式为:
  • [

    h = -frac{b}{2a}, quad k = frac{4ac

  • b^2}{4a}
  • ]

    例如,( y = 2x^2 -4x +1 )转化为顶点式为( y = 2(x-1)^2 -1 ) 。

  • 交点式转顶点式:若抛物线与x轴交于( x_1, x_2 ),顶点横坐标为( frac{x_1 + x_2}{2} ),代入函数求纵坐标。
  • 3. 解题中的高频考点

  • 求最值(如利润最大、面积最优问题);
  • 分析函数单调性;
  • 确定对称轴位置及参数关系(如( h = -frac{b}{2a} )的应用)。
  • 四、易错点与注意事项

    1. 顶点坐标符号:顶点式中的( h )前为负号,实际顶点横坐标为( h ),而非( -h )(例如,( y = 3(x-2)^2 +5 )的顶点是( (2,5) ),而非( (-2,5) ))。

    2. 平移方向混淆:水平平移方向与( h )的符号相反(如( (x+3)^2 )表示向左平移3个单位)。

    高考高频考点:二次函数顶点式的定义与图像特征解析

    3. 忽略参数讨论:若题目未明确参数范围,需讨论( a )的正负对开口方向的影响。

    掌握顶点式的定义与图像特征,能快速解决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最值等问题,是高考中二次函数题型的核心考点。通过配方法灵活转换一般式与顶点式,结合图像分析参数关系,是提升解题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