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重点

1. 基础知识(占比约20%)

  • 词语辨析与成语运用:需掌握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如“流传”与“留传”)、成语的语境适用性(如“醍醐灌顶”多用于比喻智慧启发,而非描述暴雨)。
  • 病句修改与标点符号:注意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逻辑混乱等常见错误,标点需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如分号、问号的使用)。
  • 文学常识:涵盖古代文化知识(如“甲子”纪年法)、名家名作(如《楚辞》《围城》)、文体特点(如骈文与近体诗的区别)。
  • 2. 阅读理解(占比约40%)

  • 现代文阅读
  • 重点题型:筛选信息、分析结构、评价思想内容。
  • 技巧:注意选项陷阱(如“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答题时按点标序号,结合文章关键词句。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掌握常见实词(如“因”“凭”)、虚词(如“之”“而”),翻译时注意句式(倒装、省略)。
  • 古诗:分析意象、手法(如借景抒情)、情感(如柳宗元《江雪》的孤寂感),结合历史背景理解。
  • 3. 写作(占比40%)

  • 议论文为主:结构需清晰(总分总),论点明确,论据多样(名言、事例)。
  • 题目类型:比喻类(如《根》)、话题类(如《有朋自远方来》),需从多角度挖掘立意。
  • 积累素材:多背诵名言名句(如《论语》名句),关注社会热点与传统文化。
  • 二、真题示例

    1. 基础知识选择题

  • 例1: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B)。
  • A. 明查秋毫 B. 急中生智 C. 再接再励 D. 黄梁一梦

    华侨生联考语文科目复习重点与真题示例

    解析:考查字形辨析,正确选项B,“急中生智”无错别字。

  • 例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A)的作品。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出自李白《静夜思》。

    2. 现代文阅读简答题

  • 题目:概括宋代至明代竹画发展的特点。
  • 答案:宋、元、明时期竹画家众多,且各具风格,技艺高超。

    解析:需筛选时间线索(宋代、元代、明代)及关键描述(“名驰天下”“独特风格”)。

    3. 古诗文鉴赏

  • 题目:对比柳宗元《江雪》与袁枚《十二月十五夜》的情感差异。
  • 答案:柳诗通过“孤舟独钓”表现孤傲与寂寞;袁诗描绘雪月交融之景,表达闲适与喜悦。

    4. 作文题目

  • 题目1:《根》
  • 立意方向:可从自然之根(植物)、文化之根(传统)、家国之根(民族认同)展开议论。

  • 题目2:《有朋自远方来》
  • 立意方向:探讨友谊的价值、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引用《论语》“不亦乐乎”强化主题。

    三、备考建议

    1. 强化基础训练:每日练习词语辨析、病句修改,整理易错题集。

    2. 精读真题解析:分析近5年真题(如2023年真题),总结高频考点(如文言实词“蠲”“皎皎”)。

    3. 模拟考试环境:限时完成作文(60分钟),提升审题与结构布局能力。

    4. 拓展文学积累:阅读《四书五经》《左传》等古籍,熟悉常见文化典故。

    如需获取完整真题或针对性复习资料,可参考各培训学校官网或联系专业机构(如华兴港澳台侨联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