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体系是高考政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模块的核心考点,题型涵盖选择题和主观题。以下是常见题型解析及答题要点,结合高考真题和复习资料整理:

一、选择题常见题型及解析

1. 国际组织性质与职能判断

  • 题型特点:要求区分国际组织的类型(如区域性/全球性、间/非、一般性/专门性)。
  • 例题(网页10):
  • > 上海合作组织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说明其影响力增强,体现了“上海精神”被更多国家认可。

    > 正确选项:②③(上合组织为区域性、间组织,倡导合作共赢)。

  • 答题关键:熟记国际组织分类标准,如联合国(全球性)、G20(全球经济治理)、上合组织(区域性安全合作)等。
  • 2. 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 高频考点:中国在联合国、G20、金砖国家等组织中的作用。
  • 例题(网页29):
  • > 中国促成安理会通过巴以停火决议,体现了中国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和平解决冲突。

    > 正确选项:②③(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和平的责任,中国的协调作用)。

  • 答题技巧:注意区分“支持者”“倡导者”“引领者”等表述,如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倡导者”,而非“主导者”。
  • 3. 全球治理的挑战与改革

  • 常见干扰项:夸大传统治理体系的作用或否定改革必要性。
  • 例题(网页63):
  • > 全球治理需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体现平等、多边原则。

    > 错误选项:传统治理体系已完全失效。

    二、主观题高频命题方向及答题模板

    1. 分析国际组织的作用

  • 设问示例:结合材料,说明联合国/上合组织在解决某问题中的作用。
  • 答题模板
  • 性质与宗旨:如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
  • 具体措施:通过决议、维和行动、人道援助等。
  • 局限性:受大国博弈制约,执行力有限。
  • 真题参考(网页29):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保护加沙平民,体现其作为集体安全机制核心的作用。
  • 2.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与贡献

  • 设问示例:中国如何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 答题要点
  • 理念贡献:倡导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行动案例:推动“一带一路”合作、支持金砖国家扩员、参与气候变化谈判。
  • 改革主张: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 3. 国际组织与区域合作

  • 设问示例:分析亚太经合组织(APEC)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
  • 答题思路
  • 经济合作: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 治理模式:坚持非强制性和协商一致原则,尊重成员多样性。
  • 中国角色:提出中国方案(如数字经济合作)。
  • 三、时政热点关联考点

    1. 联合国成立80周年(2025年)

  • 命题方向:联合国改革、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
  • 答题要点:强调联合国需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
  • 2. 新兴国际组织的发展

  • 案例:金砖国家扩员(沙特、伊朗等加入)、亚投行绿色投资。
  • 考点:新兴经济体对全球治理的推动,如“金砖+”合作机制。
  • 3. 非传统安全议题

  • 背景: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 答题角度:国际组织在协调跨国合作中的作用(如国际电信联盟推动数字治理)。
  • 四、复习建议

    1. 构建知识框架:按“组织性质—中国角色—全球治理”逻辑整理笔记,如:

    | 国际组织 | 性质 | 中国贡献 |

    |-|||

    | 联合国 | 全球性、间 | 维和行动、推动改革 |

    | 上合组织 | 区域性、安全合作 | 倡导“上海精神”、经济互联互通 |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体系在高考政治中的常见题型解析

    2. 关注真题解析:重点分析近年高考题(如2023年福建卷、广东卷对金砖国家的考查)。

    3. 时政整合:结合年度热点(如G20峰会、一带一路倡议)链接课本知识,形成“材料+原理”答题思维。

    通过系统梳理和针对性训练,可有效提升该模块的得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