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握核心知识点
1. 国际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国际组织是两个以上国家或团体基于特定目的建立的常设性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如联合国、WTO等)。分类:按成员性质:间(如联合国)与非间(如国际红十字会);按地理范围:全球性(如WTO)与区域性(如欧盟、东盟);按职能范围:一般性(如联合国)与专门性(如世界卫生组织)。2. 重要国际组织的特点与职能
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发展合作,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核心平台。WTO:推动贸易自由化,解决贸易争端,强调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区域性组织:如欧盟(经济政治一体化)、东盟(区域合作)、金砖国家(新兴经济体合作)等。3. 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扩员(如2023年沙特、伊朗加入)等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互利共赢”理念。二、结合时政热点深化理解
1. 近年高频考点:
金砖国家扩员:分析其背景(多极化趋势)及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如维和行动、气候谈判、发展援助等。WTO改革争议: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博弈,中国维护自由贸易体系的立场。2. 答题素材积累:
术语:多边主义、全球治理、南南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案例:中国加入WTO后的经济成就、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如疫苗援助)等。三、答题技巧与规范
1. 选择题技巧:
排除法:先排除错误选项(如“非间”误标为“间”)。紧扣材料:如题干提到“区域性合作”,优先考虑东盟、欧盟等。2. 主观题思路:
设问类型:体现类:结合材料,分点说明国际组织的职能(如“WTO促进贸易争端解决”);原因类:从国际形势、国家利益、组织性质多角度分析(如中国支持金砖扩员的原因)。答题模板:```
① 定位知识点(如国际组织的分类);
② 结合材料分析(如材料中的具体合作案例);
③ 总结意义(如“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
3. 规范要求:
分点作答,标序号,使用学科术语;注意逻辑层次(如“经济→政治→文化”或“国内→国际”。四、高效复习策略
1. 构建知识框架:
制作思维导图,分类整理国际组织的性质、职能、与中国的关系。对比记忆相似组织(如APEC与WTO在贸易机制上的差异)。2. 真题训练与错题分析:
重点练习全国卷中涉及国际组织的题目(如2023年广东卷关于联合国的材料题)。总结易错点:如混淆“一般性”与“专门性”国际组织。3. 关注权威资料:

教材: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教辅:结合《北斗地图》等工具书,强化区域地理与国际政治的结合。五、常见易错点提醒
1. 分类混淆:如将“上海合作组织”误归为“全球性组织”(实为区域性)。
2. 职能错位: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属于专门性组织,而非一般性。
3. 中国角色误判:如“中国主导国际事务”表述错误,应强调“参与治理”。
通过系统梳理知识点、结合时政案例、强化答题规范,可显著提升国际组织相关题目的得分率。建议考前集中突破高频考点,并通过模拟题查漏补缺。
推荐文章
各省分数线的对比分析方法
2024-12-24高考家庭经济压力测试:专升本学费承担能力评估
2025-05-23镇江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有哪些特色
2024-11-27如何避免在吉林高考志愿填报中被调剂到冷门专业
2025-05-11高中物理电学差,通信工程专业是否适合报考
2025-04-13冷门专业就业优势盘点:高考填报如何抓住小众赛道机会
2025-05-15理科生适合哪些专业
2024-12-24备选志愿在何种情况下会被高校激活
2025-05-15河南高考录取率与分数线变化之间存在怎样的动态关系
2025-04-27如何准备吉林高考专科的面试
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