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或参与
1. 直接安排“”
家长通过金钱或其他方式雇佣他人代替子女参加高考,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例如,某家长为让外甥考上本科,花费5万元雇佣在校研究生,最终家长与“”均以代试罪被判刑,家长被判处拘役并处罚金。
2. 协助伪造户籍或身份信息
通过迁移户口、伪造学籍等非法手段获取异地高考资格,并组织跨省作弊。例如,山东家长为子女办理西藏户籍并安排,最终因组织考试作弊罪被判有期徒刑。
二、提供作弊器材或资金支持
1. 购买或使用无线作弊设备
家长为子女提供通讯器材(如手机、耳机)或其他高科技作弊工具,在考试中传递答案。根据《刑法》,此类行为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情节严重者可处3-7年有期徒刑。
2. 支付作弊费用
向作弊团伙支付“”费用,例如网页1中12名考生家长向何某豪缴纳报名费,最终涉案家长被追责。
三、非法获取或传播试题答案
1. 购买虚假“高”或答案
家长轻信网络兜售的“绝密答案”,支付订金后被诈骗,或实际购买到非法泄露的试题。例如黄某谎称售卖答案骗取10万元,涉案家长虽为受害者,但若明知违法仍参与,可能触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2. 协助场外答题
家长通过手机接收子女的试题,组织场外人员解题并回传答案。2021年某考生因此被取消成绩,家长可能被追究共犯责任。
四、其他违规行为
1. 伪造证明材料
为子女制作虚假获奖证书、加分材料等,干扰考试公平。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此类行为将取消考试资格并计入诚信档案。
2. 干扰考场秩序
家长通过贿赂监考人员、破坏监控设备等方式协助作弊,可能构成行贿罪或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法律后果
提醒
家长应通过正规途径鼓励子女备考,切勿因“捷径”断送孩子前程。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已建立专项治理机制,对作弊行为“零容忍”。
推荐文章
河南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2024-12-11调剂专业的录取概率如何
2025-01-06高考志愿卡是否可以选择双专业
2025-01-31调剂对考生有何影响
2025-01-13广州美术高考分数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025-01-06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2024-12-21高考生选择生物医学工程需要具备哪些学科基础
2025-03-25如何在分数线内制定个人目标
2024-12-21高考作文中如何巧用排比
2025-02-04如何应对复读带来的压力
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