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分政策调整与规范

1. 少数民族加分取消或调减

河南、福建、四川等省份明确取消少数民族加分项目,或将其适用范围缩小至省属高校(如福建仅限省属高校加5分)。河南将侨眷、港澳同胞加分从10分调减至5分。

2. 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加分明确

烈士子女可加20分,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的退役军人加20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加10分,归侨、台籍考生加5分,且同一考生仅取最高项加分。

二、新高考改革全面深化

3. 七省首次实施“3+1+2”模式

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7省首次落地新高考,文化总成绩750分,考试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自主选科组合。甘肃等省份取消本科批次划分(不再区分一本、二本),采用“院校专业组”志愿模式。

三、艺术类招考改革落地

4. 统考覆盖扩大与录取规则调整

艺术类统考科类增至6类(新增书法类),部分专业(如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等)直接按高考文化成绩录取,不再组织专业考试。北京、河南等地合并艺术类本科批次,优化平行志愿设置(如河南艺术本科批志愿增至35个)。

四、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取消

5. 高校高水平艺术团停招

2024年起,高校不再从高考招生环节选拔高水平艺术团,改为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相关招生计划从特殊类型中移除。

五、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优化

6. 强基计划调整校测与培养模式

多所高校调整强基计划:复旦大学新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哈工大、南开等校引入单科成绩破格入围机制(如数学≥140分);北航、同济等校将校测提前至高考出分前,强化学科特长选拔。

教育部2024年高校招生政策十大变化解读

六、专项计划与公平性强化

7. 农村专项计划投档优化

专项计划纳入平行志愿投档,提高志愿满足率,并严格审核报考资格,往年被录取后放弃的考生将失去报考资格。

七、考试安全与防作弊升级

8. 手机作弊专项治理

考点入口集中保管手机,实现智能安检门全覆盖,强化无线电屏蔽与考场视频回放制度,严打和高科技舞弊。

八、职教高考制度完善

9. “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深化

扩大职教高考招生规模,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向区域产业急需领域倾斜,推动职普融通。

九、体育类招生调整

10. 高水平运动队文化考试全国统一

高水平运动队文化成绩全部使用高考成绩,专业测试由国家体育总局统考,高校不再组织校考,部分省份增加体育类平行志愿数量(如河南体育类志愿增至35个)。

其他重要调整

  • 综合素质档案应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在强基计划等选拔中加强参考。
  • 随迁子女高考资格严查:严厉打击“高考移民”,严控学籍造假。
  • 以上变化体现了教育部对考试公平、人才选拔精准化及改革平稳落地的综合考量。具体政策细节可参考各省考试院发布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