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与传播学在高考政治时政题中的关联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传播现象的解释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等方面。以下是两者结合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关联要点:
一、作为理论工具:分析新闻事件与社会影响
1. 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学强调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这一原则常用于分析时政题中涉及的社会热点事件(如突发事件报道、政策解读)。例如,在分析辟谣网络谣言时,可结合新闻职业道德(如网页58提到“不做虚假新闻”)和传播学中的“信息流瀑”理论(网页16),解释谣言的扩散机制及治理措施。
2. 传播效果理论
传播学的“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理论可用于解读时政题中的舆论引导策略。例如,分析如何通过主流媒体设置公共议题(如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引导公众关注国家发展战略。
二、作为分析框架:解读媒介与政治互动
1. 媒介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传播学中的“发展传播学”理论(网页60/66)强调媒介在促进国家现代化中的作用,适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如何通过媒体推动政策宣传(如“一带一路”倡议、脱贫攻坚),增强国家软实力。
2. 国际传播与话语权构建
新闻学的国际报道原则与传播学的“文化折扣”“东方主义”理论结合,可分析中国如何通过外宣媒体(如CGTN)打破西方话语霸权,例如在涉疆、涉港问题上的舆论斗争。
三、作为价值观引导:培养批判性思维
1. 后真相时代的舆论治理
传播学的“后真相”现象(如情绪化传播)与新闻学的“新闻客观性”结合,可探讨如何在时政题中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网络舆情(如网络暴力、反转新闻),培养独立判断能力。
2. 媒介素养教育
结合新闻传播学的“媒介化社会”概念,分析青少年如何通过提升媒介素养(如识别假新闻、避免信息茧房),增强对时政热点的理性参与。
四、作为国家战略的实践载体
1. 媒体融合与数字中国
新闻学的媒体融合实践(如县级融媒体建设)与传播学的“媒介技术理论”结合,可分析数字化改革如何助力基层治理(如“最多跑一次”政策宣传)。
2. 舆论监督与民主政治
传播学的“公共领域”理论用于解读时政题中如何通过媒体接受公众监督(如环保督查曝光、反腐报道),推动政治透明化。
五、作为高考命题的实践案例
1. 热点事件分析
例如,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媒体报道(新闻学视角)与传播学中的“仪式传播”理论结合,分析赛事如何塑造国家形象。
2. 政策传播路径
如“双碳”目标的宣传,可结合新闻学的报道框架(政策解读、案例宣传)和传播学的“创新扩散”理论,解释政策如何通过媒体触达公众。
总结与备考建议
在高考政治时政题中,需注意以下结合方式:
备考时可参考网页16整理的120个新传理论,结合网页26的高考时政题库,通过专题训练强化理论应用能力。
推荐文章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哪些
2025-02-18摄影专业需要学习哪些基本技能
2025-01-10高考报名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2025-03-01镇江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方向有何关联
2025-04-24体育高考—体育纳入高考了吗
2023-09-30物流管理专业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
2025-02-11艺术类专业的职业路径是什么
2025-02-11辽宁高考的考试注意事项是什么
2025-01-1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考生需具备哪些数学基础
2025-06-21如何选择有国际认证的专业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