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实践平台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展现出较强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科平台与科研实力

1. 学科建设

该专业是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并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6年、2019年)。依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和一级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2021年第五轮学科评估实现新突破。学科还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在全球ESI排名中进入前1%。

2. 科研平台

学院建有江苏省工业网络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数据泛在感知与智能农业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重点产业学院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并与企业共建多个实践创新基地(如富士通联合实验室、小米工程师训练营等)。

二、实验室与教学设施

  • 实验资源:专业实验中心为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配备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实验平台。
  • 实践教学:注重项目驱动,学生可参与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实际课题,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如华为、中国移动)进行实习实训。
  • 三、师资力量

  • 学院现有教职工158名,其中博导14人、教授19人、副教授55人,拥有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家、江苏省“333”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以上人才20余人。
  • 柔性引进IEEE Fellow、德国洪堡学者等国际知名学者,形成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
  • 四、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1. 核心课程

    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等,覆盖软硬件及前沿技术领域。拔尖班增设机器学习、智能交通等交叉学科课程。

    2. 特色培养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如何

  • 拔尖计划2.0基地:采用导师制、小班化教学,强化科研训练与学科交叉。
  • 中澳联合培养项目(2+2模式):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学生可获双学位,提升国际竞争力。
  • 五、竞赛与就业支持

  • 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学院提供创新实验室和竞赛指导资源。
  • 就业率常年名列前茅,毕业生多进入长三角地区知名IT企业或深造,部分通过拔尖班保研至国内外顶尖高校。
  • 六、国际化资源

  • 与美、英、澳等多国高校建立合作,开展联合培养、短期访学及科研交流。例如,中澳项目学生可赴昆士兰大学学习(QS世界排名前50)。
  •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学科实力、师资配置、实验条件及国际化合作方面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在工程教育认证、拔尖人才培养及产学研结合方面表现突出,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