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批次后续志愿全部失效,只能进入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

选择不服从调剂可能导致哪些退档后果

  • 平行志愿模式下,同一批次仅有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被某院校提档但未被录取(如专业分数不足且不服从调剂),档案会被直接退档,导致该批次后续所有志愿(如B、C、D等)自动失效。考生只能等待本批次的征集志愿(补录)或进入下一批次录取(如一本退档后只能参加二本录取)。
  • 案例:某考生分数达到北京大学提档线但未达专业线且不服从调剂,被退档后,即使其分数高于后续志愿的复旦大学,也无法再被复旦录取,只能进入下一批次。
  • 2. 高分低就风险增加

  • 退档后若参加征集志愿,剩余院校和专业多为未招满的冷门或低分专业,考生可能被迫选择低于原本分数层次的学校或专业。
  • 极端案例:在本科批次合并的省份(如山东),退档考生可能直接滑档至专科批次,导致“清北变大专”的极端情况。
  • 3. 调剂规则与院校承诺的影响

  • 部分高校明确承诺“服从调剂不退档”,但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即使达到院校提档线,仍可能因专业竞争激烈被退档。
  • 院校专业组模式:若专业组内招生专业过多且分数不占优,不服从调剂可能被退档。例如,某考生报考华南理工大学203组(含多个专业),若分数仅够组内最低分专业且不服从调剂,可能直接退档。
  • 4. 特殊原因导致的退档风险

  • 即使不涉及专业调剂,考生也可能因身体条件(如色盲)、单科成绩未达标(如英语要求)或性别限制等被退档。但此类情况与是否服从调剂无直接关联,需额外关注院校招生章程。
  • 应对策略

  • 慎选“冲一冲”院校:若冲刺院校的专业录取分较高,建议勾选服从调剂,或选择招生专业较少的院校专业组以降低调剂风险。
  • 合理设置梯度:按“冲稳保”分配志愿,确保保底志愿足够稳妥,避免滑档。
  • 关注院校调剂承诺:优先填报明确承诺“服从调剂不退档”的高校,并在填报前详细分析专业组内专业分布。
  • 不服从调剂的核心风险在于“一次投档失败,本批次机会尽失”。考生需在“保院校”与“保专业”间权衡,结合个人分数、风险承受能力及未来规划做出决策。对于分数不占优或目标专业竞争激烈的考生,服从调剂是规避退档的关键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