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围绕食品原料特性、加工技术原理、生产工艺设计及质量控制等内容展开,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食品工业化生产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及目标,综合多所高校的课程大纲和教学资源整理而成:

一、基础理论与原料特性

1. 食品保藏原理

  • 学习食品腐败变质的机理及控制方法,包括低温保藏(冷藏、冻藏)、热杀菌(罐藏、巴氏杀菌)、脱水干燥、腌渍发酵、辐照等技术的科学原理。例如,通过微生物耐热性(D值、Z值)计算杀菌强度,掌握水分活度(Aw)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等。
  • 重点内容:水分活度与食品腐败的关系、热杀菌的F0值验证、冷冻过程中的冰晶形成与质量控制。
  • 2. 食品原料的加工特性

  • 分析不同原料(如小麦、肉类、果蔬、乳蛋等)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加工工艺的影响。例如,小麦面筋含量与面制品品质的关系、肉类蛋白质的乳化特性。
  • 实验支撑:通过测定小麦容重、面筋含量、肉品嫩度等实验,掌握原料品质评价方法。
  • 二、核心加工技术

    1. 典型食品加工工艺

  • 面米食品:涵盖挂面、馒头、面包、饼干、蛋糕等生产工艺,学习面团调制、发酵控制、烘焙技术等关键环节。
  • 肉制品:包括腊肉、香肠、火腿等的中西式加工工艺,涉及腌制、滚揉、乳化、烟熏等技术。
  • 罐藏与杀菌:掌握硬罐头和软罐头的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商业无菌验证等。
  • 乳制品与饮料:奶粉、冰淇淋、果汁、茶饮料的加工原理及工艺流程。
  • 2. 现代食品工程技术

  • 热加工与非热加工(如超高压、辐照)技术的应用。
  • 工艺参数优化与数学模型构建,例如通过实验设计筛选最优工艺参数。
  • 三、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1. 工艺设计能力

  • 学习食品工厂化生产的流程设计,包括设备选型、生产线布局、能耗计算等。例如,小麦清理与制粉流程设计、肉制品生产线的卫生标准。
  • 实践环节:通过“专用粉制备”“戚风蛋糕工艺优化”等设计性实验,培养工程思维。
  • 2. 品质分析与安全控制

    食品科学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工艺学主要学什么

  • 掌握食品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如质构、色泽)及微生物检测方法。
  • 分析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如面包塌陷、肉制品腐败),并提出改进措施。
  • 四、前沿与行业应用

    1. 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 探讨新型食品(如速冻食品、功能食品)的开发,以及智能化生产、清洁标签等热点问题。
  • 结合案例学习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如资源高效利用、副产物开发。
  • 2. 跨学科融合

  • 整合食品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原理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复杂问题(如发酵面团的流变特性分析)。
  • 五、课程特色与能力培养

  • 教学形式:采用“理论+实践+工厂参观”模式,通过分组讨论、工艺设计汇报、热点辩论等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 课程思政:融入食品安全、职业道德教育,强调技术创新与产业责任。
  • 考核方式:综合作业(30%)、实验报告(30%)、考试(40%),注重过程性评价。
  • 参考教材与资源

  • 教材:《食品工艺学》(夏文水、赵晋府)、《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曾庆孝)。
  • 在线资源:中国大学MOOC“食品工艺学”(福建农林大学)、智慧树平台相关课程。
  •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食品工业化生产的核心技术与工程管理能力,为从事食品研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职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