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是高考政治选必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核心模块,其重点题型主要集中在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结合近年高考命题趋势和要求内容,以下是关键知识点及对应题型的分析:

一、高频考点与题型

1. 全球治理的内涵与挑战(材料分析题)

  • 考查内容:全球治理的定义、必要性、现行机制的缺陷及改革方向。
  • 核心知识点:全球治理的内涵(通过制度安排合作管理全球事务,非世界)[[58][63]];传统治理机制由发达国家主导,存在代表性和包容性不足、规则碎片化等问题[[58][63][27]]。
  • 典型设问
  • “结合材料,分析全球治理机制面临的挑战及完善措施。”
  • “从全球治理角度,说明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 答题模板
  • 现行机制问题:发达国家主导→规则不公→发展中国家话语权不足→需改革。
  • 中国方案:倡导多边主义、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 2. 国际组织的作用与局限性(选择题/材料题)

  • 考查内容:联合国、WTO等国际组织的职能、运行机制及局限性。
  • 核心知识点: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作用,但受大国博弈影响执行力有限;国际联盟“全体一致”原则导致效率低下[[10][44]]。
  • 典型设问
  • “结合实例,分析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贡献与局限。”
  • “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决策机制差异。”
  • 答题方向
  • 贡献:提供对话平台、推动国际合作(如气候变化协定)。
  • 局限:大国主导、主权国家利益冲突制约行动力[[10][58]]。
  • 3.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综合论述题)

  • 考查内容: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逆全球化现象及应对。
  • 核心知识点:全球化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但加剧贫富差距;中国主张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进制度型开放(如RCEP、CPTPP)[[54][32][67]]。
  • 典型设问
  • “如何通过制度型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 “分析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治理的冲击。”
  • 答题要点
  • 经济全球化挑战:规则碎片化→需完善多边贸易体系。
  • 中国应对:深化改革开放,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如“一带一路”倡议)[[54][32]]。
  • 4.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论述题)

  • 考查内容: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治理贡献及大国责任。
  • 核心知识点: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67][65]]。
  • 典型设问
  • “运用国际政治知识,阐述中国如何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
  • “说明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对自身发展的意义。”
  • 答题框架
  • 立场:维护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
  • 行动:提供公共产品(如疫苗援助)、推动南南合作[[28][67]]。
  • 二、题型应对策略

    1. 材料分析题

  • 拆解材料关键词:如“全球性问题”“国际组织决议”“中国方案”→对应治理机制、多边合作、中国贡献。
  • 结合课本理论:例如“全球治理需要平等、开放、合作原则”,或“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
  • 2. 论述题

  • 逻辑分层:从“现状分析→问题根源→解决路径”展开,如:
  • 现状:传统治理机制滞后→问题:规则不公→路径: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 综合多模块知识:联系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多极化等模块,体现知识整合能力[[32][54]]。
  • 3. 选择题

  • 高频考点:国际组织职能(如WTO解决贸易争端)、全球治理原则(平等、合作)、中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28][57]]。
  • 三、备考建议

  • 积累时政案例:如中国加入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成果。
  • 强化课本话术:熟记“共商共建共享”“真正的多边主义”等术语[[67][58]]。
  • 模拟训练:针对“全球治理改革”“中国与国际组织”等主题,练习结构化答题[[54][32]]。
  • 通过以上分析,考生需重点掌握全球治理机制、国际组织运行及中国角色等核心知识,并熟练运用答题模板和时政素材,以应对高考中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