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不等式证明题中,比较法是最基础且实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作差法和作商法两种形式。以下是具体应用技巧及案例分析:
一、比较法的核心原理与步骤
1. 作差法
① 作差:计算 ( a
② 变形:通过因式分解、配方、通分等手段将差值转化为易判断符号的形式(如完全平方、乘积等);
③ 判断符号:根据变形后的结果与0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
案例(网页13):
已知 ( a > 0, b > 0 ),证明 ( (a+b)(a^5+b^5) geq 4 )。
解析:
展开作差得 ( (a+b)(a^5+b^5)
2. 作商法
① 作商:计算 ( frac{a}{b} );
② 变形:化简商式,分析其与1的大小关系;
③ 判断大小:结合不等式性质得出结论。
案例(网页27):
已知 ( a, b > 0 ),证明 ( frac{a^3 + b^3}{2} geq left( frac{a + b}{2} right)^3 )。
解析:
作商后变形为 ( frac{a^3 + b^3}{2} cdot frac{8}{(a+b)^3} ),利用均值不等式化简证明商值≥1。
二、高考中比较法的应用技巧
1. 灵活变形:
2. 结合对称性与轮换性:
若不等式具有对称或轮换特征(如 ( a, b, c ) 轮换对称),可假设变量大小关系(如 ( a geq b geq c )),简化分析过程。
3. 特殊值验证:
在变形前,代入特殊值(如 ( a = b ))验证不等式是否成立,辅助判断变形方向。
三、高考真题中的典型题型及解法
题型1:直接比较大小
例题(2021年新高考卷):已知 ( x > 0, y > 0 ),证明 ( frac{x}{y} + frac{y}{x} geq 2 )。
解析:
作差得 ( frac{x^2 + y^2}{xy}
题型2:含参数的不等式证明
例题:设 ( a > b > 0 ),证明 ( frac{a}{b} > frac{a + c}{b + c} )。
解析:
作差得 ( frac{a(b + c)
四、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 符号判断错误:作差后未充分考虑变量范围(如忽略负数导致误判)。
2. 变形不当:未选择合适的变形方式(如未配方导致无法判断符号)。
3. 作商法误用:对负数使用作商法,或未调整不等式方向(如 ( a < b ) 时 ( frac{a}{b} < 1 ) 需反转不等式符号)。
五、练习建议
1. 基础训练:从简单比较题入手(如网页27的跟踪练习),掌握变形技巧。
2. 综合应用:结合综合法、分析法等(如网页1提到的综合-分析联合法),提升复杂题目处理能力。
3. 真题演练:研究高考真题(如网页13的2017年全国卷例题),熟悉题型和命题规律。
通过系统训练比较法,考生可快速突破不等式证明题,尤其在压轴题中占据优势。




































推荐文章
如何理解陕西高考分数线的波动
2024-11-04如何避免与同学比较成绩而引发自卑情绪
2025-08-25如何避免大类招生中的误区
2025-01-30平行志愿顺序如何影响高考录取结果
2025-08-02数据科学与传统计算机专业在高考录取分数上的差异比较
2025-03-20高考后理科生如何选择大学专业以增强就业优势
2025-08-08工程专业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2024-12-25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渠道及使用建议
2025-07-06会计专业的实习经验如何积累
2025-01-21如何查询各专业的招生计划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