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低分高录”虚假承诺诈骗需要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结合官方信息与理性判断。以下是具体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认清“低分高录”骗局本质
1. 不存在“内部指标”或“预留名额”
任何声称通过“特殊关系”“内部指标”或“补录”等途径实现低分录取的承诺均为诈骗。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招生严格执行公开透明的录取程序,考生必须通过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系统填报志愿,且分数达到高校要求才能被录取。
2. 警惕“野鸡大学”和虚假招生
部分机构冒充正规高校或混淆教育形式(如自考、成人教育),利用信息差骗取学费。考生应通过教育部官网或“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核实学校资质,认准官方标识的网站和公众号。
二、保护个人信息与账户安全
1. 不泄露关键信息
妥善保管身份证号、考生号、志愿系统密码等,避免被他人利用篡改志愿或实施精准诈骗。切勿向陌生人提供信息或点击不明链接。
2. 防范钓鱼网站和木马程序
查分、填报志愿时,仅使用教育部门指定的官方渠道(如省级招考机构官网)。不扫描陌生二维码或下载来源不明的App。
三、识别常见诈骗手段
1. 虚假查分与篡改分数
骗子伪造查分网站或发送“提前查分”短信,诱导考生输入个人信息或植入木马病毒。考生应通过官方平台查询成绩,对非官方链接保持警惕。
2. 伪造录取通知书
收到录取通知后,需通过学校官网或省级招办核实录取状态。注意辨别通知书上的校徽、网址等细节,避免被高仿页面欺骗。
3. 冒充军校或特殊类型招生
骗子谎称有“国防生”“委培生”名额,或利用艺术、体育类招生的复杂性实施诈骗。所有特殊类型招生信息均需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
四、增强防范意识与行动
1. 利用官方咨询渠道
参与教育部“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直接向高校或省级招办咨询录取政策,避免轻信非官方机构或个人。
2. 不轻信“收费服务”
正规招生不收取任何费用。凡是要求缴纳“保证金”“手续费”或“赞助费”的均为诈骗。填报志愿时,谨慎选择高价指导服务,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
3. 保持理性心态
高考录取没有捷径,切勿因焦虑或侥幸心理相信“花钱买分”等承诺。家长应与考生共同制定合理志愿方案,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
五、应急处理措施
总结:防范“低分高录”诈骗的核心在于认准官方渠道、保护个人信息、保持理性判断。考生及家长需主动获取权威信息,拒绝任何形式的“捷径”诱惑,共同维护公平的高考录取环境。
推荐文章
高三学生如何平衡自主招生准备与高考复习
2025-04-28高考成绩复核未通过后的申诉途径说明
2025-06-19志愿填报技巧:如何平衡兴趣与专业就业率
2025-06-04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外语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差异分析
2025-03-16山东省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分析
2025-01-15高考志愿被调剂到不感兴趣的专业,如何调整心态并寻找出路
2025-04-25大学专业与创业机会的关系
2024-10-25未来哪些专业将会吃香
2024-12-12专业选择与未来职业发展有何关系
2025-01-01设计学专业学生需具备哪些创意能力
202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