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核对与填报

1. 逐项核对志愿内容

  • 检查院校代码、专业代码是否与招生目录一致,避免因代码输入错误导致错报。
  • 确认目标院校的招生批次是否与考生分数匹配(如是否达到本科线或专科线)。
  • 核对体检要求、单科成绩限制等特殊条件,确保符合报考资格。
  • 2. 梯度设置合理性检查

  • 按“冲稳保”原则分层填报,确保冲刺院校、稳妥院校和保底院校的比例合理(如冲击型方案:15冲/10稳/20保)。
  • 避免所有志愿集中在同一分数段,防止滑档。
  • 二、系统操作与提交

    3. 保存并提交志愿

  • 每填写完一个批次的志愿后,点击“保存”按钮,确保数据上传至系统。
  • 最终提交前,通过系统“查询志愿”功能逐页检查所有批次是否完整填报。
  • 4. 安全退出与二次确认

  • 使用“安全退出”按钮关闭系统,避免信息未保存或泄露。
  • 重新登录系统确认志愿状态是否为“已提交”或“已确认”。
  • 三、关键材料与安全措施

    5. 打印志愿确认单

  • 提交后打印纸质确认单,签字后交至指定地点存档(部分省份要求),作为后续核查依据。
  • 6. 密码与账号安全

  • 妥善保管志愿系统密码,避免泄露导致志愿被篡改。
  • 避免在公共电脑或浏览器保存密码,退出时选择“不保存密码”。
  • 四、特殊类型志愿处理

    7. 专项计划与特殊批次

  • 如报考“农村专项”“双培计划”等,需确认户籍、学籍等附加条件是否满足。
  • 高水平艺术团、运动队等特殊类型志愿需单独填报,并提前完成资格认定。
  • 五、时间节点与应急准备

    8. 严格把握截止时间

  • 至少提前2小时完成填报,避免网络拥堵或系统崩溃导致提交失败。
  • 关注教育考试院通知,确认是否有补填或修改机会。
  • 9. 紧急情况预案

  • 如遇系统故障,立即联系当地招考部门,保留截图或记录作为凭证。
  • 修改志愿后需重新确认提交,确保覆盖旧版本。
  • 六、后续跟进

    10. 关注录取动态

  • 保存填报截图或确认短信,作为后续申诉依据。
  • 留意征集志愿通知,提前准备补录方案。
  • 注意事项:志愿提交后不可更改,最终确认前务必通过自查、家长或老师复查等方式多轮核对,避免因小失误影响录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