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处罚与行业监管
1. 联合执法与专项治理
湖南省教育部门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对虚假宣传、夸大效果、高价收费等行为开展专项治理。例如,2023年湖南省“双减”工作协调小组明确要求涉考类机构不得发布虚假广告、炒作“升学率”等,违者将严厉查处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教育部也强调对夸大宣传、价格欺诈的机构依法依规查处。
2. 资质与价格监管
二、民事赔偿责任
1. 合同纠纷与退费赔偿
若机构因提供错误信息或虚假承诺导致考生未被录取,需承担违约责任。例如,湖南长沙天心区法院曾判决某教育咨询公司因未兑现“八成录取”承诺,需全额退还5万元服务费。类似案例中,法院还可能支持精神损害赔偿,如重庆某考生因数据错误获赔2万元。
2. 虚假宣传的侵权责任
机构若虚构“内部大数据”或“专家资质”,误导考生填报志愿,可能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需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三、刑事处罚
1. 诈骗罪认定
部分机构以“包录取”“内部指标”等名义骗取高额费用,可能构成诈骗罪。例如,伪造录取通知书、谎称有特殊渠道等行为,涉案金额较大的将面临刑事追责。教育部明确此类行为属于国家教育考试作弊范畴,涉案人员可能被暂停参与招考工作。
2. 考试舞弊连带责任
若机构协生伪造材料或参与舞弊,相关人员可能被追究刑责。例如,2025年教育部规定,在强基计划、综评等招生中提供虚假材料的考生及机构,均按作弊处理,取消录取资格并暂停考试资格1-3年。
四、行业规范与信用惩戒
1. 禁止炒作与信息透明
湖南省要求机构不得发布涉考广告或炒作“高考状元”等敏感信息,违者纳入信用黑名单,影响后续经营。
2. 官方渠道引导
教育部门通过官方平台(如“潇湘高考”APP)提供免费志愿填报服务,削弱非法机构的生存空间。要求考生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信息,减少对第三方机构的依赖。
五、典型案例与司法指引
总结与建议
考生及家长应优先通过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等官方渠道获取信息,警惕“包录取”“内部数据”等话术。若遭遇欺诈,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或通过司法途径维权,同时注意保留合同、聊天记录等证据。机构需严格遵守《民法典》《广告法》《价格法》等规定,避免因虚假宣传承担多重法律责任。
推荐文章
如何提高高考总分
2025-03-02生物医药领域哪些高考专业具备长期竞争力
2025-08-14平行志愿中的公示结果有何重要性
2025-02-25中职高考报名是否提供辅导资源
2025-01-06投档分计算中四舍五入规则如何影响最终结果
2025-08-09河南高考三次模拟考试时间与复习策略
2025-08-05高考志愿填报中选择跨学科专业的利与弊
2024-11-02高考网上缴费失败或超时如何处理
2025-04-23如何通过高中阶段的社会实践为大学专业选择奠定基础
2025-05-10基础学科薄弱,哪些专业对单科要求较低高考指南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