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技巧解析
1. 精准审题,紧扣核心概念
法律主题常围绕“法治意识”“公平正义”“规则与自由”等核心展开。需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法律护航成长”“法治与社会治理”),抓住核心矛盾(如法律与人情的辩证关系)。案例参考:若题目涉及“法与道德”,可引用复旦投毒案(法律严惩与道德反思的冲突)或张玉滚教育案例(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2. 结构布局:逻辑递进,层次分明
议论文经典结构:引论:引用法律格言(如“法者,天下之程式也”)或社会现象(如网络暴力立法争议)引出观点。本论:1. 法理分析:论述法律对社会的规范作用(如“法律是文明社会的基石”)。
2. 案例论证:选取典型司法案例(如杭州保姆纵火案中的法律追责)或历史事件(如商鞅变法)。
3. 辩证升华:探讨法律的局限性与人性化补充(如“法律是冰冷的条文,但司法应有温度”)。
结论:呼吁法治信仰,强调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3. 素材运用:典型性与时代性并重
历史素材:管仲“以法治国”思想、唐律疏议的体系化立法。当代案例:民法典的民生关怀、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反家暴法的实施。反向例证:农民工讨薪难暴露的法律执行漏洞,需引申“良法善治”的重要性。4. 语言表达:理性与文采兼具
引用法律格言:如“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伯尔曼)。比喻修辞:将法律比作“社会运行的轨道”“照亮暗夜的灯塔”。排比句式:“从商鞅立木到宪法宣誓,从《唐律疏议》到《民法典》,法治精神始终是中华文明的脊梁。”5. 思辨能力:避免单向度论证
探讨法律的“刚性与柔性”,如疫情期间“紧急立法”与公民权利的平衡;分析“法律与科技”的冲突(如AI算法歧视需法律规制)。二、高分标题参考(分类整理)
1. 引用经典,凸显底蕴
《法者,治之端也》《绳墨之外,自有方圆》(化用《荀子》)《以法典为舟,渡文明之河》2. 对比式标题,强调辩证
《天平两端:规则之重与人性之光》《铁律铮铮,温情脉脉》《法如钢刃,亦可为鞘》3. 比喻式标题,形象深刻
《法治:社会文明的免疫系统》《法律之网,兜住底线尊严》《正义的种子,需以法雨浇灌》4. 时代关联型标题
《数字时代,法治如何“破壁”》《从“枫桥经验”看基层法治创新》《“Z世代”与法律的双向奔赴》5. 价值观导向型标题
《让法治成为青春的信仰》《以法为尺,丈量文明高度》《法润无声,守护人间烟火》三、实战建议
1. 素材积累方向:
热点事件:校园欺凌立法、人脸识别隐私权争议、知识产权保护(如《原神》版权案)。法律人物:马锡五审判方式、罗翔普法传播、张桂梅推动教育公平。2. 避免误区:
忌空谈法理:需结合具体案例,避免“法律重要”“人人守法”等泛泛而谈。忌偏激观点:如“法律万能论”或“法律无用论”,需客观理性。3. 临场策略:
若遇抽象命题(如“法与未来”),可从小切口切入(如“AI立法”)。结尾可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提升立意。高分标题模板(自选组合)
| 关键词 | 示例标题 |
||--|
| 法理与人情 | 《铁律铮铮处,亦有春风度》 |
| 传统与现代 | 《从青铜鼎镌到数字法典》 |
| 个体与法治 | 《微尘之光,映照法治苍穹》 |
| 科技与法律 | 《算法之上,应有法的刻度》 |
通过以上技巧与标题参考,考生可构建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学美感的议论文,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推荐文章
法学双学位规划:如何通过高考志愿搭建复合型法律人才路径
2025-07-03江苏省内考生报考扬州大学艺术类的分数线有何特点
2025-07-28学校如何结合新高考政策制定选科指导方案
2025-04-18高考录取专业与个人特长不符如何申请转专业
2025-03-25志愿填报时如何避免常见误区
2024-12-16调剂生与普通生的学习差异
2025-03-03贵州金融专业高考选科要求中的数学成绩占比如何
2025-06-20影视音乐专业高考面试如何应对即兴编曲测试
2025-06-29全色盲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特殊限制
2025-05-03不同省份的高职高专招生政策有何不同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