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影响录取的传染病类型及标准

1. 肺结核

  • 活动性肺结核:若考生处于活动期,学校可不予录取;需优先治疗并延期报考。已治愈的肺结核(如原发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硬结稳定、结核性胸膜炎治愈后等)且无复发者,可正常报考。
  • 肺外结核(如肾结核、骨结核):需治愈后1年以上未复发,并经专科医院确认无变化。
  • 2. 病毒性肝炎

  • 慢性肝炎且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ALT)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需复查乙肝表面抗原;若确诊为肝炎,可能影响录取。肝功能正常的肝炎病毒携带者(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转氨酶正常)一般不受限。
  • 军事、公安类院校:要求肝功能指标正常,无甲肝、乙肝、澳抗阳性。
  • 3. 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 若检测出艾滋病病毒(HIV)或阳性,部分高校(尤其是军事、公安、医学类)可能直接不予录取。
  • 二、体检流程与关键节点

    1. 体检时间:各省通常在3月完成普检,复检截止时间多为3月底至4月初,专项复检(如肝功能争议)可延至4月底。

    2. 结果确认:考生需及时领取《体检结果通知单》,核对信息并签字;对结果有异议需在7日内申请复检。

    3. 信息上报:体检数据由各地教育考试机构统一录入系统,逾期不可修改。

    三、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

    1. 避开限报专业

  • 医学类、生物科学类、食品工程类等专业对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限制严格。
  • 军事、公安、司法类院校:除普通体检外,需额外通过专项体检,要求无传染病史且身体条件达标(如身高、视力)。
  • 2. 区分“不予录取”与“不宜就读”

  • “不予录取”:明确禁止报考相关专业(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不可报考医学类)。
  • “不宜就读”:建议考生避免报考,但高校不得以此为由拒录合格考生。
  • 四、考生应对策略

    1. 如实填写病史:隐瞒病史可能导致退学处理,如实填报可帮助合理避开受限专业。

    2. 提前治疗与复查

  • 若发现转氨酶偏高,需通过复查确认是否为肝炎;非肝炎引起的转氨酶异常(如疲劳、药物影响)可通过复检更正结果。
  • 肺结核患者需提供治愈证明,并在填报时避开医学、师范等敏感专业。
  • 3. 关注特殊院校要求:报考军校、公安院校前,需确保符合更严格的传染病筛查标准。

    五、典型案例参考

  • 案例1:某考生因转氨酶偏高(非肝炎)复查后正常,顺利录取计算机专业。
  • 案例2:考生隐瞒肺结核病史,入学后复查被退学。
  • 总结

    传染病指标直接影响考生专业选择及录取结果。建议考生:

    1. 提前了解《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2. 主动治疗疾病,保留医疗证明;

    3. 仔细核对体检结果,必要时申请复检;

    4. 结合自身情况,科学填报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