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时代,国际科技竞争已成为全球格局重塑的核心驱动力,这一背景对高考政治论述题的命题方向、答题逻辑和知识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从命题趋势、答题维度和备考策略三个层面展开分析:
一、命题趋势与核心方向
1. 聚焦科技主权与国家安全
当前国际科技竞争的本质是国家综合国力与制度优势的博弈。例如,中国推动“主权AI”建设(保障数据主权和技术自主性),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制裁(如华为事件)反映了技术霸权争夺。这类议题常与“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民主化”“新发展格局”等知识点结合,要求考生分析科技竞争背后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2. 强调科技与全球治理
人工智能的“双刃剑”效应(如数据隐私、算法歧视)常被命题者关注。例如,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规范与中国提出的“科技向善”理念形成对比。答题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探讨技术发展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个体权利与公共利益。
3. 关联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例如,中国通过智算中心建设提升产业链竞争力,而美国试图通过芯片法案遏制中国技术崛起。考生需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角度论述科技对经济内循环的支撑作用。
二、答题维度与逻辑框架
1.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
2. 多学科融合的解题思路
3. 时政热点的嵌入技巧
三、备考策略与能力提升
1. 构建“技术-政治-社会”知识网络
2. 强化材料分析与观点提炼能力
3. 关注命题创新与跨题型训练
四、典型例题与答题示范
例题: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科技竞争如何体现“合作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答题要点:
1. 矛盾普遍性:技术竞争是国际关系常态(如中美芯片战),但合作是解决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的必要条件。
2. 中国方案:倡导“开放型世界经济”,以“一带一路”数字合作为例说明科技共赢。
3. 青年责任:培养“底线思维”(应对技术封锁)与“创新思维”(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人工智能议题在高考政治中既是“知识载体”又是“能力检验器”,考生需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纲,贯通经济、哲学、国际政治多领域知识,同时紧密追踪科技前沿与政策动态,方能在论述题中展现深度思考与家国情怀。






























推荐文章
理科生必读:哪些工科专业就业率与薪资双高
2025-10-12退档后转学是否受学历层次限制常见问题解答
2025-05-03适合高中阶段提前了解的网络工程职业资格认证有哪些
2025-08-16双一流大学名单近年是否有变化对考生有何影响
2025-08-02异地高考报名资格审核的常见问题解析
2025-10-12三大专项计划对文理科录取比例的影响差异
2025-06-22心理健康问题是否会导致高考体检不合格
2025-03-28新高考数学创新题型驱动下的自主学习模式探索
2025-03-15高考志愿避坑指南:专业选修课对职业晋升的关键作用
2025-04-20大数据分析的实用工具有哪些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