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报考院校名单范围不同
2025年可报考的内地院校共392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绝大多数985/211院校,以及新增的26所院校(如南京财经大学、西湖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
特点:院校名单独立于高考招生,部分高校(如国防科技大学、部分军校)不参与华侨生联考。
2. 志愿填报结构与规则差异
华侨生联考采用平行志愿,本科可填报10所院校(每校6个专业+服从调剂),预科可填5所;高考各省志愿数量不一,例如新高考省份可填40-96个专业组。
华侨生联考分文史类和理工类,文科不考政治,理科不考生物,因此填报时需注意专业对科类的要求(如文科生不能填报理工类专业)。
高考则根据各省选科要求,涉及全部科目(如“3+1+2”模式)。
3. 录取分数线与竞争压力
华侨生联考本科普通类分数线为文史类365分、理工类390分(部分院校执行高分线),远低于高考(如中山大学理科联考555分 vs 高考662分)。
2024年华侨生联考本科录取率约57.78%,总录取率58.28%,而高考本科录取率约40%-50%(各省差异大),且顶尖高校录取率不足1%。
4. 特殊批次与预科选项
设有预科批次(如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分数线低于本科(文史345分/理工370分),为分数不足的考生提供缓冲机会。
无专门预科批次,仅部分高校设民族预科班或其他特殊计划,适用范围有限。
5. 考试内容与难度影响选择
华侨生联考内容70%为初中知识,30%高中基础题,且不涉及高考改革内容(如政治、生物);高考则覆盖全部高中知识,难度较高。
华侨生联考部分专业(如医学、艺术类)需额外参加术科考试,需提前联系院校;高考则通过统一投档录取。
华侨生联考在院校名单、志愿结构、录取分数和竞争压力等方面与高考存在显著差异。其核心优势在于更低的录取门槛和更集中的优质院校选择,但需注意身份资格(如港澳台或华侨身份)和科类限制。对于符合条件的学生,合理规划志愿可大幅提升进入985/211高校的概率。









































推荐文章
如何应对广东春季高考补录分数大幅提升
2025-09-06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2025-01-31如何查找宁夏高考的录取信息
2025-01-29高考报名号与学籍档案关联多久
2025-06-13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常见就业方向与报考指南
2025-03-30如何通过高中课程衔接海洋科学专业学习
2025-03-19调剂后如何避免空挂学籍风险
2025-06-29公共卫生专业就业领域拓展:高考生职业规划新思路
2025-05-13如何准备高考成绩复查所需材料及步骤
2025-03-17浙江新高考与大学招生的关系如何
202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