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数优先原则

  • 投档时,系统按考生高考总分(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到低排序,高分考生优先检索志愿。即使某考生将某院校专业组填为第45志愿,只要分数足够高,仍比低分考生的第一志愿优先投档。
  • 同分排序规则:总分相依次按语文数学总分、语文/数学单科最高分、外语成绩、选考科目单科最高分等排序(各省具体细则可能略有差异)。
  • 2. 遵循志愿顺序

  • 考生填报的45个平行志愿虽无主次之分,但系统检索时严格按填报的自然顺序进行。一旦某一志愿符合投档条件,后续志愿自动失效。
  • 示例:若考生第一志愿投档成功,即使后续志愿更匹配,系统也不会再检索。
  • 3. 一轮投档与不再补档

  • 一轮投档:每个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档案投出后不再检索后续志愿。若因不服从调剂、体检不合格等原因被退档,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 不再补档:同一批次内,系统不会因退档而重新投档其他志愿,考生需合理设置志愿梯度规避风险。
  • 4. “院校专业组”投档模式

  • 以“院校+专业组”为投档单位,每个专业组包含选科要求相同的专业。例如,电子科技大学某专业组要求“物理+化学”,选科不符者无法填报。
  • 调剂限制:若勾选服从调剂,仅能在同一专业组内调剂,不可跨组。
  • 5. 合并本科批次

  • 部分省份(如四川、陕西)取消一本、二本批次,合并为本科批。考生需在45个志愿中合理分配不同层次院校,避免扎堆或漏保。
  • 6. 动态数据与选科匹配

  • 选科要求严格:填报前需核对专业组选科限制,如“物理+化学”组不可填报历史类考生。
  • 数据参考:建议使用近3年录取位次、招生计划变化等动态数据,避免依赖过时信息。
  • 7. 志愿梯度设置建议

  • 虽非规则,但合理设置“冲稳保”梯度是提高录取率的关键。例如:
  • 冲击型:冲15个、稳10个、保20个(适合高分考生);
  • 稳妥型:冲5个、稳20个、保20个(适合中等分数段)。
  • 保底志愿:建议保底志愿不少于20个,选择位次低于自身20%以上的院校。
  • 新高考平行志愿的核心在于通过“分数优先”保障公平,通过“一轮投档”提高效率,而“院校专业组”模式则强化了专业与选科的匹配性。考生需结合个人位次、选科条件及梯度策略科学填报,同时利用官方工具(如四川省新高考志愿辅助系统)辅助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