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档单位的变化

1. 新高考模式

  • 院校专业组模式:高校将招生专业按选科要求分组(如华中师范大学分5个组),考生以“1个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单位填报,组内可包含多个专业,调剂仅限组内。
  • 专业(类)+院校模式:每个志愿直接对应“1个专业(类)+1所院校”,无调剂选项,如山东可填报96个志愿,确保考生仅被所选专业录取。
  • 对比普通高考:传统高考以“1所院校+多个专业”为单位,调剂范围为全校同科类专业,考生可能被调剂到未填报的冷门专业。
  • 二、志愿填报与调剂规则

    1. 服从调剂范围缩小

  • 新高考中,调剂仅限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内,如北京石油化工学院1组调剂只能在组内8个专业中进行;而普通高考的调剂范围是全校同科类所有专业。
  • 2. 取消部分调剂选项

  • 在“专业(类)+院校”模式下(如山东、河北),志愿填报无需选择“服从调剂”,直接锁定所选专业,避免被调剂。
  • 普通高考志愿通常需勾选“服从调剂”,否则可能面临退档风险。
  • 三、平行志愿与录取原则

    1. 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 新高考保留“分数优先”原则,但投档单位更细化,如按院校专业组排序,高分考生优先检索其志愿序列。
  • 对比普通高考:虽同为平行志愿,但新高考志愿数量大幅增加(如96个),且每个志愿对应更精准的投档目标。
  • 2. 同分排序规则细化

  • 新高考对同分考生进一步细分排序依据,如语文数学总分、单科最高分、选考科目成绩等,普通高考则主要依赖总分和单科固定顺序。
  • 四、批次设置与录取流程

    1. 批次合并与分段录取

  • 新高考取消一本、二本划分,合并为本科批次,按物理/历史分组招生,分别划线(类似传统文理分科)。
  • 普通高考保留明确的一本、二本、专科批次划分,分批次投档。
  • 2. 特殊类型招生调整

  • 新高考对艺术类、体育类、强基计划等实行更灵活的投档规则,如艺术类按综合分(文化+专业)投档,部分批次允许降分征集志愿。
  • 五、选科要求与赋分影响

    1. 选科限制更明确

  • 新高考要求考生志愿必须符合选考科目要求(如物理+化学组合才能报某些工科专业),普通高考仅分文理科。
  • 2. 赋分制度间接影响投档

  • 再选科目(如化学、生物)通过等级赋分计入总分,可能导致同分考生实际排名不同,影响投档优先级。
  • 核心差异对比表

    | 对比维度 | 新高考 | 普通高考 |

    |--|||

    | 投档单位 | 院校专业组或“专业+院校” | 院校+多个专业 |

    | 调剂范围 | 仅限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内或无调剂 | 全校同科类专业范围内 |

    | 志愿数量 | 最多96个(如山东)或45个(如四川) | 通常6-12个 |

    | 批次设置 | 合并本科批次,按物理/历史分组 | 保留一本、二本、专科批次 |

    | 同分排序规则 | 细化至单科成绩、选考科目等级 | 主要依赖总分及固定单科顺序 |

    考生需结合所在省份的具体模式(如“3+1+2”或“3+3”),参考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和选科要求,合理规划“冲稳保”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