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前准备:

志愿填报不是几天内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几个月的准备。了解院校信息、专业设置、录取规则等。

新高考改革省份(如浙江的80个志愿)要求更细致的规划。

2. 家长与考生的角色:

以考生为主导,家长辅助。考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应是选择的首要依据。

避免家长过度干预,尊重考生的选择。

3. 避免盲目跟风:

不要因为同学的选择而盲目跟从,每个考生的情况不同,适合的专业和学校也不同。

避免扎堆现象,以免影响录取。

4. 拓宽视野:

考虑多种升学途径,如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国家专项计划等。

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能提供更低门槛的优质教育机会。

5. 准确信息:

以官方发布的《高考指南》和《招生计划》为主要参考,网络和机构信息仅供参考。

注意专业级差,了解院校录取原则,如平行志愿的“分数优先、一轮投档”。

6. 专业选择:

深入了解专业内容,包括课程、教学方法和就业前景。

考虑服从专业调剂的利弊,增加录取机会。

7. 策略性填报:

实施“冲、稳、保”策略,合理安排志愿顺序,确保既有冲刺目标也有保底选项。

8. 利用志愿名额:

在每个批次充分利用可填报的院校和专业数量。

9. 填报后的注意事项:

填报结束后志愿不可更改,关注录取动态,及时参与征集志愿。

保持通讯畅通,留意特殊类型招生的额外要求。

保管好准考证和身份证,警惕诈骗信息。

10. 预填志愿样表:

利用官方提供的志愿样表进行预填和修改,减少正式填报时的错误。

11. 遵守时间限制: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志愿填报,错过时间无法补填。

通过这些注意事项,考生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志愿,提高被理想大学和专业录取的机会。

高考志愿填报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