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1. 探究癌细胞代谢特征(如Warburg效应、谷氨酰胺成瘾)与正常细胞的差异。

2. 验证靶向代谢通路的药物(如糖酵解抑制剂、谷氨酰胺酶抑制剂)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实验原理

1. 癌细胞代谢特征

  • 有氧糖酵解(Warburg效应):即使在氧气充足条件下,癌细胞仍优先通过糖酵解产生能量,并生成大量乳酸。
  • 谷氨酰胺成瘾:癌细胞依赖谷氨酰胺作为碳源和氮源,通过谷氨酰胺酶(GLS)分解谷氨酰胺以支持增殖。
  • 2. 靶向治疗策略:通过抑制关键代谢酶(如己糖激酶、乳酸脱氢酶、谷氨酰胺酶)或阻断代谢物运输,干扰癌细胞能量供应和生物合成。

    实验材料

    1. 细胞

  • 人肝癌细胞系(如HepG2)与正常肝细胞(如LO2)。
  • 2. 试剂

  • 葡萄糖类似物2-DG(糖酵解抑制剂)、CB-839(谷氨酰胺酶抑制剂)、DCA(二,抑制乳酸生成)。
  • 细胞培养液(含高/低葡萄糖、谷氨酰胺)、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乳酸检测试剂盒、ATP检测试剂盒。
  • 3. 设备

  • CO₂培养箱、酶标仪、荧光显微镜。
  • 实验步骤

    1. 分组设计

    | 组别 | 处理条件 | 目的 |

    ||--|-|

    | 对照组1 | 正常肝细胞 + 完全培养基 | 观察正常细胞代谢特征 |

    | 对照组2 | 肝癌细胞 + 完全培养基 | 观察癌细胞代谢特征 |

    | 实验组1 | 肝癌细胞 + 低葡萄糖培养基 | 验证糖酵解依赖性 |

    | 实验组2 | 肝癌细胞 + 2-DG处理 | 抑制糖酵解通路 |

    | 实验组3 | 肝癌细胞 + CB-839处理 | 抑制谷氨酰胺代谢 |

    | 实验组4 | 肝癌细胞 + 2-DG + CB-839 | 验证联合治疗的协同效应 |

    2. 实验操作

  • 细胞培养:各组细胞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小时。
  • 药物处理:按分组加入相应药物(如2-DG浓度为10 mM,CB-839为1 μM)。
  • 检测指标
  • 细胞增殖:CCK-8试剂检测吸光度(OD450 nm)。
  • 乳酸水平:乳酸检测试剂盒(比色法)测定培养基中乳酸含量。
  • ATP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水平。
  • 代谢酶活性:qPCR或Western blot检测己糖激酶(HK2)、乳酸脱氢酶(LDHA)、谷氨酰胺酶(GLS)表达。
  • 3. 数据分析

  • 代谢特征:对比肝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乳酸产量、ATP水平及关键酶表达差异。
  • 药物效果:计算各实验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析联合用药的协同指数(如Chou-Talalay法)。
  • 预期结果与结论

    1. 代谢特征

  • 肝癌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中乳酸产量显著高于正常细胞,验证Warburg效应。
  • 谷氨酰胺代谢相关基因(GLS)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
  • 2. 靶向治疗

  • 2-DG和CB-839单独处理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联合用药效果更显著。
  • 低葡萄糖环境下,癌细胞增殖受抑制,显示其对糖酵解的依赖性。
  • 高考实验题设计示例

    综合题

    癌症细胞代谢特征与靶向治疗策略的高考实验设计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肝癌细胞的代谢特征,设计了以下实验:

    1. 取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分别置于含高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检测乳酸含量。

    2. 向肝癌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2-DG,检测细胞活力(CCK-8法)。

    问题

    (1)步骤1中,预期肝癌细胞的乳酸含量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细胞,原因是______。

    (2)补充实验步骤:若要验证谷氨酰胺代谢的作用,需增设的处理组为______,检测指标为______。

    (3)若2-DG浓度为10 mM时细胞活力为30%,说明其可能通过______机制抑制癌细胞增殖。

    参考答案

    (1)高于;肝癌细胞通过有氧糖酵解(Warburg效应)大量生成乳酸。

    (2)增设“肝癌细胞+CB-839处理组”,检测GLS酶活性及细胞增殖率。

    (3)抑制糖酵解关键酶(如己糖激酶),减少ATP生成,阻断能量供应。

    实验拓展与思考

    1. 代谢异质性:不同癌细胞的代谢途径可能不同,可增加其他肿瘤细胞系(如乳腺癌MCF-7)对比。

    2. 临床转化:靶向代谢药物常与化疗、免疫治疗联用,实验可进一步探索联合方案。

    3. 局限性:体外实验无法完全模拟肿瘤微环境(如缺氧、免疫细胞互作),需结合动物模型验证。

    通过此实验设计,学生可深入理解癌细胞代谢特征与靶向治疗的分子机制,同时掌握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数据分析和结论推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