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材积累策略与推荐

1. 分主题分类,精准积累

  • 人物素材:选择小众且多角度适用的案例,避免过度使用常见人物(如贝多芬、司马迁)。例如:
  • 张桂梅(教育扶贫、女性力量):创办免费女高,以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激励学子。
  • 李子柒(文化传承、创新):通过短视频展现传统农耕与手工艺,融合现代传播手段,推动文化“破圈”。
  • 林俊德(责任担当、奉献):扎根大漠50年,用生命铸就国防事业。
  • 名句与理论:积累短句、社科理论(如心理学、哲学),增强论述深度。例如:
  • 梁实秋:“心里的火永远不要灭,哪怕别人只能看到烟。”(希望、信仰)。
  • 项飙“重建附近”理论:强调与周遭环境建立信任,作为应对不确定世界的根基。
  • 2. 活用课本资源

  • 语文课本人物:如苏轼(乐观豁达)、范仲淹(忧患意识)、鲁迅(批判精神),结合课文内容提炼论点。
  • 历史与政治素材:如“中国天眼”南仁东(科技创新)、敦煌壁画修复(文物保护)。
  • 3. 多角度挖掘素材

  • 一材多用:例如“北斗团队”杨元喜的事迹可关联“科技创新”“家国情怀”“自主突破”等多个主题。
  • 辩证视角:如AI技术既能提升效率,也需警惕问题(科技与人文的平衡)。
  • 4. 工具辅助,高效整理

  • 使用智能工具分类整理素材库,按主题(如“青年担当”“生态保护”)建立电子文档,便于快速检索。
  • 二、2025年高考作文热点预测与素材运用

    1. 文明迭代与科技

  • 预测题示例:“三星堆黄金面具通过3D打印复原,是文明的永生还是历史的失温?”
  • 素材运用
  • 敦煌数字化保护:利用科技手段传承文化,需平衡真实性与创新性。
  • 李子柒的“守正创新”:传统工艺+现代传播,展现文化活力。
  • 理论引用:“根本固者,华实必茂”(守正创新)。
  • 2.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与热点话题预测

  • 预测题示例:“从‘斧斤以时入山林’到‘碳中和’,如何理解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 素材运用
  • 张顺东夫妇:用残缺身体开荒种地,诠释生态修复与自强不息。
  • 淄博烧烤现象:地域文化赋能绿色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
  • 3. 青年担当与家国情怀

  • 预测题示例:“在‘躺平’‘内卷’盛行的时代,如何理解王勃‘穷且益坚’的呐喊?”
  • 素材运用
  • 徐枫灿(首位女飞行员):突破性别偏见,以行动定义青春。
  • 黄文秀(扶贫干部):从都市回归乡村,用生命践行使命。
  • 金句:“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
  • 4. 数字时代与信息素养

  • 预测题示例:“在信息洪流中,如何保持思辨力与人性温度?”
  • 素材运用
  • 王计兵(外卖诗人):在奔波中记录人间百态,展现数字时代的人文坚守。
  •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传统艺术借助新媒体焕发新生。
  • 5.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 预测题示例:“故宫文创火爆的背后,是传统的胜利还是商业的妥协?”
  • 素材运用
  • 汪家平(文物保护):40年守护文化遗产,拒绝让历史仅存于书本。
  • 陈英华(苏绣传承人):一针一线再现星空之美,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
  • 三、高分作文技巧点拨

    1. 结构模板

  • 标题:巧用对仗或比喻,如《清谈可以饱,梦想皆无由》。
  • 开头/结尾:引用名句+点题,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呼应“乐观与悲观”。
  • 2. 论述逻辑

  • 辩证分析:如“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需结合具体案例(如华为的危机意识)。
  • 层层递进:从个体到国家,如“个人梦想→家国使命→人类文明”。
  • 备考建议

  • 每日精读1-2篇优质评论(如《》时评),提炼论点与金句。
  • 每周模拟一道预测题,限时写作并对照范文修改,注重逻辑与素材适配性。
  • 建立“主题—素材—金句”三位一体的素材库,避免临场拼凑。
  • 通过系统性积累与针对性训练,考生可在高考作文中展现思想深度与人文温度,实现高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