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押韵区别

  • 近体诗(格律诗):严格遵循平仄和押韵规则,通常押平声韵(如“霜、光、乡”),一韵到底,不允许换韵。例如杜甫《登高》押“哀、回、来”等平声韵。
  • 古体诗(古风):押韵较自由,可押平声或仄声韵(如“绝、灭、雪”),允许换韵。如《将进酒》中多次换韵,体现豪放风格。
  • 2. 押韵的位置与声调

  • 句尾押韵:古典诗歌多在偶数句末押韵,如《静夜思》中“光、霜、乡”。
  • 声调要求:近体诗通常押平声韵,古体诗可押仄声韵(如入声字“月、雪”),部分诗词通过变调押韵增强情感,如《七步诗》中“萁、泣、急”不同声调。
  • 3. 用韵的演变与分类

    高考复习必备:古典诗歌的押韵规律与答题技巧

  • 古韵(平水韵):唐宋时期官方韵书,分106韵部,如“一东”“二冬”。
  • 今韵(新韵):基于普通话的韵母分类,如“a、o、e”等,现代创作常用。
  • 4. 特殊押韵形式

  • 借韵(邻韵通押):如杜甫《登高》中“哀、回、来”属平水韵的“灰”韵。
  • 叠韵与双声:如“窈窕”叠韵增强节奏感,“参差”双声营造音韵美。
  • 二、古典诗歌答题技巧与模板

    1. 形象分析题

  • 提问方式:分析诗中人物/意象的形象特征及意义。
  • 答题模板
  • 定性:概括形象类型(如隐士、思妇)。
  • 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外在特征与内在情感。
  • 意义:点明形象对主旨的作用。
  • :柳宗元《江雪》中的“蓑笠翁”象征诗人孤高不屈的精神。

    2. 意境分析题

  • 提问方式: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
  • 答题模板
  • 画面:描绘诗中图景(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氛围:概括意境特点(如“恬静优美”)。
  • 情感:揭示诗人情感(如对自然的向往)。
  • 3. 表达技巧题

  • 提问方式:赏析诗中某句/某联的写作手法。
  • 答题模板
  • 手法:明确修辞/表现手法(如比喻、虚实结合)。
  • 分析:结合诗句解释如何运用。
  • 效果:增强情感表达或画面感染力。
  • :李白“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用夸张手法表现超现实意境。

    4. 炼字型与诗眼题

  • 提问方式:某字妙在何处?为何是全诗关键?
  • 答题模板
  • 释义:解释字的本义与语境义。
  • 画面:描述该字刻画的景象。
  • 情感/结构:点明其对主旨或结构的作用。
  •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化静为动,展现生机。

    5. 比较阅读题

  • 提问方式:两首诗在情感/手法上有何异同?
  • 答题模板
  • 共性:相同题材/手法(如边塞诗、借景抒情)。
  • 差异:分析情感倾向或技巧侧重点。
  • :杜牧与杨万里写“荷”,前者悲凉,后者含蓄。

    三、复习策略与误区规避

    1. 积累高频意象:如“鸿雁”(思乡)、“杨柳”(离别),建立意象库。

    2. 熟悉常见设误类型

  • 望文生义:脱离语境误解词义(如“折柳”仅看作植物)。
  • 无中生有:强加诗中未有的情感(如“乐观”误判为“消极”)。
  • 3. 真题训练:精练近5年高考题,总结高频考点(如情景关系、托物言志)。

    引用资料

  • 押韵规则与分类:
  • 答题模板与技巧:
  • 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