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高考生态学核心考点——生态系统组成与相互作用的详细总结,结合考试重点与高频命题方向整理: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者共同构成复杂的物质与能量流动网络。
1. 非生物成分
2. 生物成分
| 类别 | 功能与实例 |
|-|-|
| 生产者 | 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太阳能(如绿色植物、蓝细菌、硝化细菌)。生态系统的基石。 |
| 消费者 | 异养生物,通过摄食获取能量。包括:
- 寄生生物(如病毒、菟丝子)。 |
| 分解者 |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归非生物环境(如蚯蚓、真菌、腐生细菌)。若缺失,生态系统将崩溃。 |
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方式
生态系统的功能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实现,核心结构是食物链与食物网。
1. 食物链与食物网
注意: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每条链起点为生产者。
特点:
-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
2. 能量流动
① 单向流动(捕食关系不可逆);
② 逐级递减(传递效率10%-20%)。
- 流向下一营养级;
- 分解者分解;
- 未利用(如植物未被取食的部分)。
3. 物质循环
① 大气CO₂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② 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燃烧返回大气。
4. 信息传递
① 物理信息(光、声、温度);
② 化学信息(性外激素、植物分泌物);
③ 行为信息(求偶舞蹈)。
5. 反馈调节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1. 抵抗力稳定性
关键:物种多样性高、食物网复杂时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
2. 恢复力稳定性
注意: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可能较弱(如荒漠抵抗力强但破坏后难恢复)。
3. 影响因素
四、高考真题应用分析
案例1: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答案:
① 原因:围湖造田、污染输入、水资源过度利用;
② 措施:退耕还湿、建立保护区、引水补水。
案例2:食物链能量流动计算
解析:按10%传递效率计算,第三营养级最多为1000×10%×10%=10kJ。
备考建议
1. 重点记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功能、能量流动特点、碳循环过程。
2. 图表结合:绘制食物网示意图,标注各成分关系。
3. 真题训练:分析生态问题(如荒漠化)的成因与解决措施。
如需进一步解析具体题型或知识点,可参考来源。
推荐文章
高考报名需要提交哪些证件复印件
2025-02-04心理学专业就业方向与高考选科有哪些关联
2025-04-05贵州高考人数(21年贵州高考人数)
2023-06-22惠州高考(惠州高考升学率)
2023-09-18深度学习算法在高考数学建模题中的应用分析
2025-05-05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备战美术高考
2024-11-07高考录取结果未达预期时如何通过转专业补救
2025-06-192017山东高考普通批次的志愿填报技巧有哪些
2024-10-29机械工程专业的主要应用领域是什么
2025-01-30海南高考录取率与分数线的关系是什么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