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的核心考点,涉及分析、概括、手法鉴赏及作用探究等多个维度。以下是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的详细解析,结合真题案例和答题技巧,帮生高效备考。
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类
常见提问形式:
1.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XXX的人物形象。”
2. “XXX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
3. “小说主人公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解题思路:
1. 立足文本,多维分析:
2. 关注情节与环境:
3. 答题规范:
示例:
《小步舞》中的老舞蹈师形象特点:
① 怀旧守旧(过时的穿戴、对小步舞的执着);② 优雅而孤独(木偶般的舞姿、与时代脱节的悲哀)。
二、分析人物塑造手法类
常见提问形式:
1. “小说如何塑造XXX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
2. “以XXX为例,谈谈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解题思路:
1. 直接描写(正面):
2. 间接描写(侧面):
3. 手法效果分析:
示例:
《理水》塑造“中国的脊梁”手法:
① 语言描写(大禹“说干就干”的果断);② 对比(与其他官员的敷衍形成反差);③ 象征(洪水象征社会困境,大禹象征改革者)。
三、形象作用分析类
常见提问形式:
1. “XXX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 “分析次要人物/物象的意义。”
解题思路:
1. 主要人物作用:
2. 次要人物作用:
3. 物象作用:
示例:
《小步舞》中的“苗圃”作用:
① 环境烘托(宁静花园反衬老舞蹈师的孤独);② 象征意义(消失的苗圃象征旧时代的终结)。
四、综合探究类
常见提问形式:
1.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本分析。”
2. “XXX的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解题思路:
1. 判断主人公:
2. 社会意义探究:
示例:
《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意义:
① 个体悲剧(被封建礼教压迫致死);② 社会隐喻(揭示旧社会对女性的摧残)。
答题技巧总结
1. 审题关键:区分“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注意题干要求“概括”还是“分析”。
2. 术语积累:熟记高频词汇(如“隐忍”“迂腐”“坚韧”),避免词不达意。
3. 结构清晰:分点作答,结合“手法+内容+效果”模板,如“对比手法(手法)——通过……情节(内容)——突出人物……特点(效果)”。
通过系统训练和术语积累,考生可精准捕捉人物形象的核心,提升答题效率与得分率。
推荐文章
高考古诗文背诵时间窗与记忆曲线应用
2025-03-29高考志愿填报时,如何识别招生骗局
2024-12-28影视制作需要哪些专业技能
2024-12-05调剂后的学业调整策略是什么
2024-11-19大学专业与研究生专业的衔接问题是什么
2025-02-07历史学专业的职业路径
2025-01-27如何通过网络资源了解专业
2024-10-27高考体检结论中的不予录取和不宜就读有何区别
2025-03-16高考生应该如何安排午餐
2025-01-22高考压力下极端行为犯罪心理预警机制研究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