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别录取通知书真伪的六大方法

如何辨别高考录取通知书的真伪及防骗指南

1. 查录取信息

通过本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官方公众号或短信查询等正规渠道核实录取信息(包括院校名称、专业、层次等),与通知书内容完全一致才可信。若信息不符或未查询到结果,需警惕伪造。

操作建议:登录教育考试院官网或报考院校官网查询新生录取名单,确保双渠道验证。

2. 查学校资格

确认录取院校是否为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校学历教育资格且当年在本省招生的学校。可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或本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院校名单。若收到未填报的院校通知书,极可能是骗局。

3. 核对录取日程

录取通知书随批次录取进程发放,提前批和本科批次多在7月中下旬发放,高职专科批次在8月。若某批次录取未结束却收到通知书,或收到非填报院校的通知书,需提高警惕。

4. 检查邮件来源

正规通知书均通过邮政EMS寄送,使用专用信封,需凭准考证、身份证等证件签收。可通过“EMS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众号或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输入准考证号或快递单号查询物流轨迹。

5. 核对公章与校长签名

录取通知书需加盖高校公章,并由校长签名(签名人可通过院校官网查询)。若缺少签名或签名不规范,可能为伪造。

6. 查学籍信息

入学后登录学信网实名注册,查询学籍信息是否与录取信息一致。若学籍未注册或信息不符,需立即联系学校核实。

二、防骗指南:警惕五大常见骗局

1. 伪造录取通知书

  • 骗局形式: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寄送伪造通知书,要求缴纳学杂费至指定账户。
  • 防范措施:通过教育考试院或高校官网确认录取结果,转账前务必核实账户是否为学校官方账号。
  • 2. “内部指标”或“补录名额”

  • 骗局形式:谎称可通过“内部关系”购买补录名额或调整专业,骗取高额费用。
  • 防范措施:所有招生计划公开透明,不存在“花钱保录”,正规录取不收取额外费用。
  • 3. 虚假“教育补贴”或“助学金”

  • 骗局形式: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为由要求信息或转账激活账户。
  • 防范措施:助学金需通过学校申请并公示,不会直接要求转账或提供密码。
  • 4. 提前查分或修改成绩

  • 骗局形式:发送虚假链接诱导考生填写个人信息,或谎称可付费修改成绩。
  • 防范措施:查分仅通过教育考试院指定渠道,成绩修改属违法行为,切勿轻信。
  • 5. 混淆学历类型(如自考、成人教育)

  • 骗局形式:以“全日制自考本科”“国际班”等名义混淆学历类型,骗取高额学费。
  • 防范措施:正规全日制录取通知书明确标注“国家任务生”及录取批次,注意核对通知书标题和内容。
  • 三、其他重要提醒

  • 个人信息保护:勿在社交平台公开准考证、身份证、录取通知书等信息,防止被用于精准诈骗。
  • 谨慎处理电话/短信:对自称“招生办”“教育部门”的来电保持警惕,通过官方渠道二次核实。
  • 及时举报异常:若发现可疑情况,立即联系教育考试院或报警,并保留证据(如虚假通知书、转账记录等)。
  • 通过以上方法,考生和家长可有效辨别录取通知书的真实性,避免落入诈骗陷阱。若仍有疑问,建议直接联系高校招生办或当地教育部门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