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录取顺序总体安排
根据教育部规定,强基计划、综合评价与普通高考批次的录取顺序为:
强基计划 → 提前批(含综合评价、高校专项等特殊招生) → 普通批

1. 强基计划:在所有批次中最早录取,若考生被强基计划录取,则不再参与后续任何批次的录取。
2. 综合评价:通常在提前批或特殊招生批次完成录取,部分省份(如江苏、浙江)的个别院校可能在提前批之前完成。
3. 普通批:作为常规录取批次,在以上两类特殊招生结束后进行。
关键点:强基计划具有最高优先级,其次是综合评价,最后是普通批。
二、两种招生方式的核心区别
1. 强基计划
招生院校:39所985高校,如清华、北大等,均为国内顶尖院校。专业范围:聚焦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哲学等),部分院校增设交叉学科(如智能科技、核工程等)。录取方式:以“85%高考成绩 + 15%校测成绩”为主,校测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锁档情况:所有强基院校均锁档,一旦被录取,档案即被锁定,不可放弃。2. 综合评价
招生院校:覆盖985、211、省属重点及中外合作院校,如南科大、国科大、北外等。专业范围:多为院校优势专业或普通专业,无学科限制。录取方式:多样化的综合评分模式(如“631模式”:60%高考成绩 + 30%校测 + 10%学业水平/综合素质评价)。锁档情况:仅部分院校锁档(如江苏A类院校、浙江四所高水平院校),其他院校需考生在高考后主动填报志愿。三、关键注意事项
1. 锁档风险与应对
强基计划:所有参与校测并通过的考生均会被锁档,需在报考前确认是否接受专业和院校。综合评价:仅江苏、浙江的少数院校存在锁档,其他院校需考生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未被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2. 报考策略建议
高分段考生:优先强基计划冲刺顶尖院校,同时可兼报综合评价作为保底。中分段考生:以综合评价为主,关注省属重点院校或中外合作高校的降分机会(如降分幅度可达40-50分)。竞赛生:若获得五大学科竞赛国奖,可尝试强基破格录取;综评则需结合白名单赛事奖项提升初审通过率。3. 时间节点与流程
强基计划:3-4月报名 → 6月高考 → 6月底校测入围 → 7月初校测 → 7月5日前录取。综合评价:部分院校从高三上学期开始报名(如昆山杜克大学),多数在3-5月报名 → 高考后校测 → 提前批填报志愿。四、放弃录取的后果
强基计划:若被录取后放弃,只能复读,无法参与当年其他批次录取。综合评价:未锁档院校的考生可放弃填报志愿,不影响后续批次;锁档院校的考生需在确认环节前与招生办沟通。五、总结与建议
1. 优先级排序:强基计划 > 综合评价 > 普通批,考生需根据成绩和兴趣合理规划。
2. 兼报可行性:两者可同时报考,但需注意强基计划的锁档特性。
3. 降分幅度:综合评价整体降分空间更大(省属院校可达50分以上),而强基计划适合冲刺985名校(降分5-30分)。
如需具体院校的招生政策或历年分数线对比,可参考各高校官网或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
推荐文章
什么是高职高考的双高计划
2024-11-29模拟考后如何制定个性化提分计划
2025-03-26护理学专业需要具备哪些实践能力
2024-11-1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分类
2024-11-20高考成绩分布的统计分析方法
2025-01-13高考成绩较低,如何选择有前景的专业
2025-01-09实习经历如何帮助高考生避免专业选择误区
2025-04-06如何准备天津大学的专业考试
2024-10-24什么是热门学科与冷门学科
2024-11-19如何分析数据的标准差
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