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概念对比
1.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定义: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行使国家权力,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地位:最高法律地位,是其他政治制度的基础。内容:包括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作用: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其他国家机关产生的依据。2. 基本政治制度
定义:在根本制度框架下,对国家政治生活起支撑作用的制度,涵盖政党关系、民族问题、基层治理等领域。三项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型政党制度,派是参政党,人民政协是协商机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自治,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非高度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我管理的形式。地位:重要支柱,补充根本制度的实施。二、核心区别
| 对比维度 |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基本政治制度 |

|--|--||
| 法律地位 | 最高,宪法直接规定,具有不可替代性 | 次于根本制度,需在根本制度框架下运行 |
| 覆盖范围 | 全域覆盖国家治理各领域 | 聚焦特定领域(如政党关系、民族问题等) |
| 作用机制 | 决定国家性质和发展方向 | 细化治理规则,增强国家凝聚力 |
| 与国体关系 | 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 | 在根本制度指导下具体化 |
三、高考高频考点
1. 根本政治制度的核心考点
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注意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的权限差异(如全国人大可修改宪法)。民主集中制原则: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产生、负责、监督”,而非领导与被领导。2. 基本政治制度的易错点
多党合作制度:中国是执政党,派是参政党(非联合执政)。人民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非国家机关。民族区域自治:自治机关仅为人大和,不包括司法机关。自治权不等于高度自治权(后者属于特别行政区)。基层群众自治:村委会、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非基层政权。3. 综合类试题示例
例题:> 关于我国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
> B. 人民政协行使国家立法权
> C.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 D. 基层群众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
答案:D。解析:A错误(根本制度),B错误(政协非立法机关),C错误(民族区域自治非高度自治)。
四、复习建议
对比记忆:通过表格对比根本制度与基本制度的定义、地位、作用。重点突破:关注人大职权与民主集中制、多党合作与政协职能、民族区域自治权的边界。真题训练:结合近五年高考真题,强化易混淆概念的辨析(如“自治权”与“高度自治权”)。引用来源: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录取数据中的城乡差异分析
2025-05-07如何寻找实习机会以增强专业竞争力
2024-12-07高考成绩排名、高考位次排名从哪里查
2024-03-25志愿调剂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2024-11-29会计专业的考证要求有哪些
2025-02-13高考志愿填报时,如何处理个人兴趣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2025-02-20高考语言类试题中的语音学原理如何应用
2025-06-13语言学专业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024-11-30如何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高考排名
2025-01-28河南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