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期望与方差在高考经济决策题中是高频考点,其核心在于通过概率模型评估不同方案的收益与风险,进而做出最优选择。以下是解题技巧与策略

一、明确题型特征与解题思路

经济决策题通常涉及投资、生产、销售等场景,要求比较不同方案的数学期望(收益)和方差(风险)。解题步骤为:

1. 识别决策类型:单阶段或多阶段决策(如是否联营、分批投资)。

2. 建立概率模型:列出所有可能结果及对应概率,确保概率和为1。

3. 计算期望与方差:通过公式计算每个方案的期望收益与风险,注意区分离散型与连续型随机变量。

4. 综合比较:结合题目要求选择“最大期望收益”或“最小风险”方案,需注意题目是否要求同时考虑期望与方差。

二、核心公式与性质

1. 数学期望

  • 离散型:( E(X) = sum x_i p_i )
  • 性质:线性性 ( E(aX + b) = aE(X) + b ),独立变量期望可加。
  • 2. 方差

  • ( D(X) = E(X^2)
  • [E(X)]^2 )
  • 性质:( D(aX + b) = a^2 D(X) ),独立变量方差可加。
  • 3. 特殊分布公式

  • 二项分布:若 ( X sim B(n, p) ),则 ( E(X) = np ),( D(X) = np(1-p) )。
  • 超几何分布:注意无放回抽样对期望的影响。
  • 三、高频题型与技巧

    1. 投资方案选择

    例题:比较股票投资(高收益高风险)与银行存款(稳定收益)的优劣。

  • 技巧
  • 计算两种方案的期望收益 ( E(X) ) 和方差 ( D(X) ),若期望相近则选方差小的方案。
  • 注意题目是否引入“变异系数”(( frac{sqrt{D(X)}}{E(X)} ))衡量单位收益的风险。
  • 2. 生产与销售策略

    例题:确定产品生产量以最大化利润。

  • 技巧
  • 建立利润函数 ( Y = kX
  • c ),其中 ( X ) 为需求量,( k ) 为单价,( c ) 为成本。
  • 计算不同产量下的期望利润 ( E(Y) ),选择最大值。
  • 3. 风险评估与保险问题

    例题:计算保险公司应收取的保费。

  • 技巧
  • 设保费为 ( a ),赔付金额为随机变量 ( X ),则需满足 ( E(a
  • X) geq 目标利润 ) 。
  • 若赔付风险高(方差大),需提高保费或设置免赔额。
  • 四、易错点与突破策略

    1. 概率模型错误:忽略互斥事件或重复计算概率。需画树状图或表格梳理所有可能结果。

    2. 公式误用:混淆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方差公式。注意区分有放回与无放回抽样。

    3. 忽略实际意义:仅比较期望而忽略方差。例如,高期望伴随高风险时,需结合题目中的风险偏好(如“稳健型”或“激进型”)选择方案。

    五、实战演练建议

    1. 经典题训练:如网页16中的“种子播种方案选择”和网页26中的“联营决策问题”,掌握建模与计算流程。

    2. 综合应用题:练习与数列、函数结合的经济题(如分期付款、复利计算),注意跨章节知识整合。

    3. 限时训练:模拟考场环境,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尤其注意分步列式避免计算错误。

    通过系统掌握以上技巧,考生可快速识别题目关键,灵活运用期望与方差工具解决复杂经济决策问题,在高考中高效得分。

    数学期望与方差在高考经济决策题中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