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体模块

1. 思想品德

  • 主要考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集体荣誉感等。
  • 具体内容:包括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遵守社会公德、获得校级及以上德育类荣誉等。例如,参与社区服务、抗疫志愿活动等均会被记录。
  • 2. 学业水平

  • 不仅关注考试成绩,还注重学习态度、学科素养及创新能力。
  • 具体内容:课堂表现、学科竞赛获奖(如数学、物理竞赛)、科研项目参与情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考等级)等。
  • 3. 身心健康

    浙江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包含哪些具体模块与评分标准

  • 评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 具体内容:体育课成绩、体质测试结果(如长跑、跳远等)、心理健康测评记录、参与校级以上体育比赛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 4. 艺术素养

  • 反映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兴趣和特长。
  • 具体内容:参与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程或社团活动,获得艺术类比赛奖项(如书法、绘画比赛)、艺术考级证书等。
  • 5. 劳动与社会实践

  • 强调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
  • 具体内容:家务劳动、实习实训经历、职业体验活动、社会调研、科技创新项目(如创客大赛)等。
  • 二、评分标准

    浙江省综合素质评价采用 等级制与档案记录相结合 的方式:

    1. 等级划分

  • 通常分为 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改进)、E(不合格) 五个等级,由学校根据学生在各模块的表现综合评定。
  • 例如,报考浙江师范大学“三位一体”需综合素质评价达到B等及以上。
  • 2. 档案记录

  • 通过“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生成电子档案,包含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典型事例、突出表现、获奖证明等原始材料,供高校招生时参考。
  • 在“三位一体”等综合评价招生中,高校可能将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面试评分的重要依据。
  • 三、应用场景

    1. 三位一体招生:如浙江师范大学要求考生综合素质评价达到B等以上,并参考档案中的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具体内容。

    2. 强基计划与综合评价:部分高校将综合素质评价直接纳入录取成绩计算,或作为面试筛选的关键依据。

    浙江省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多维度记录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旨在打破“唯分数论”,推动教育公平与人才选拔的科学性。考生需从高一开始积累相关经历,注重模块间的均衡发展,以确保在升学竞争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