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在高考理综试题中常以跨学科综合形式出现,主要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以下是对其常见考点的解析及备考建议:

一、生物学科相关考点

1.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常结合碳循环、氮循环等过程,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温室效应、富营养化)。
  • 生物多样性保护: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间接、潜在)及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
  • 环境污染的影响:例如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爆发、农药残留对食物链的影响等,需结合生态学原理提出治理方案。
  • 2. 人体健康与环境

  • 免疫调节与疾病:如分析新冠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及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
  • 毒理与健康:考查重金属污染(如汞、铅)通过食物链积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二、化学学科相关考点

    1. 水污染与治理技术

  • 污水处理方法:物理法(沉淀、过滤)、化学法(混凝、氧化还原反应)、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 水体自净与溶解氧:结合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等指标分析水体自净能力。
  • 消毒剂应用:如、臭氧、二氧化氯的消毒原理及副产物控制。
  • 2. 大气污染与防治

  • 主要污染物:SO₂、NOx、PM2.5的来源及危害,结合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考查。
  • 治理技术:如催化还原法脱硝(SCR)、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的原理及化学方程式。
  • 3. 固体废物与资源化

  • 垃圾分类与处理:考查焚烧、填埋、堆肥等技术的优缺点。
  • 循环经济:如废旧电池中金属回收的化学方法(酸浸、电解)。
  • 三、物理学科相关考点

    1. 环境监测技术

  • 传感器应用:如PM2.5监测仪、水质检测传感器的原理(光散射、电导率等)。
  • 数据分析:结合图表分析噪声、辐射等物理性污染的防治措施。
  • 2. 能源与环境

  •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的转换原理及在减少碳排放中的作用。
  • 热力学与污染:分析热岛效应、工业余热利用的物理机制。
  • 四、跨学科综合题特点

    1. 情境化命题:常以社会热点(如碳中和、垃圾分类)为背景,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2. 实验设计:例如设计实验验证污染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需掌握对照实验、变量控制等方法。

    环境科学与工程在高考理综试题中的常见考点解析

    3. 数据与图表分析:如通过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推断能量传递效率,或根据污染物浓度曲线提出治理建议。

    五、备考建议

    1. 夯实基础:熟练掌握生态学基本概念(如群落、生态系统)、化学反应的原理(如氧化还原、离子反应)及物理监测技术。

    2. 联系实际:关注环保政策(如“双碳”目标)、科技前沿(如生物修复技术),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3. 强化实验思维:梳理教材中与环境相关的实验(如“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总结实验设计思路。

    4. 真题训练:重点练习近年高考中涉及环境问题的综合题,归纳答题模板(如“原因-影响-措施”三步法)。

    通过以上考点的系统梳理与针对性训练,考生可更好地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的理综试题,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与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