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背景下,高考化学化工流程题的考查形式与绿色化学、能源优化、资源循环等主题紧密结合,以下是常见的考查形式及分析:

一、CO₂资源化利用流程

碳中和的核心是减少碳排放并实现碳循环,化工流程常围绕CO₂的捕获、转化与利用设计题目,例如:

1. 制备甲醇、烯烃等燃料

通过催化加氢、电催化等工艺将CO₂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例如,CO₂与H₂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醇(反应原理涉及热力学计算与平衡分析)。

2. 合成环状碳酸酯(PC塑料)

利用CO₂与环氧丙烷(PO)反应生成可降解塑料,考查反应条件控制(温度、压力、催化剂)及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

3. CO₂的电解转化

电催化CO₂还原制备甲酸、乙烯等产物,需分析电极反应式及能量转化效率。

二、绿色化工工艺设计

碳中和强调节能减排,流程题常体现绿色化学原则,例如:

1. 溶剂回收与循环利用

如制药流程中通过蒸馏、渗透汽化等技术回收有机溶剂,减少废弃物排放。

2. 清洁能源替代

以太阳能、氢能等替代化石燃料,如电解水制氢用于还原金属氧化物(如闪锌矿焙烧后的还原步骤)。

3. 副产物循环利用

流程中标注“循环物质”(如滤液返回浸出步骤),考查循环利用的意义(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三、工业废气处理与碳减排

流程中常涉及尾气处理环节,体现碳减排技术:

1. CO₂封存与转化

例如回转炉尾气中的CO通过水蒸气变换生成CO₂和H₂(清洁能源),考查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环保意义。

2. SO₂、NOx的脱除

如用NaOH溶液吸收SO₂生成NaHSO₃,需结合离子方程式与pH调控分析。

四、能源与反应条件优化

碳中和要求节能降耗,流程题常考查反应条件控制

1. 温度与催化剂选择

例如CO₂加氢制甲醇需控制温度(如210℃)以提高产率,同时使用分子筛膜分离产物以促进平衡移动。

2. 压强与节能设计

高压条件促进气体反应(如合成氨),但需分析设备成本与能耗的权衡。

五、物质分离提纯的低碳方法

流程中分离步骤常体现低能耗、高效率原则:

1. 结晶与过滤

如硫酸亚铁铵的“趁热过滤”避免杂质析出,减少能耗。

碳中和背景下化工流程题在高考中的常见考查形式有哪些

2. 萃取与蒸馏

溶剂的绿色替代(如水代替有机溶剂)及节能蒸馏技术(如减压蒸馏)。

六、碳足迹与产率计算

流程题常结合定量计算考查碳中和目标:

1. 产率与原子利用率

计算实际产率与理论值的比值,分析工艺的绿色程度。

2. 能量与碳足迹分析

如比较不同工艺的CO₂排放量,选择最优路径。

典型例题分析

1. CO₂催化加氢制甲醇

  • 考查反应条件(温度、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 分离技术(分子筛膜)对产率的提升作用。
  • 2. 闪锌矿制备金属锌

  • 焙烧尾气处理(SO₂吸收)与循环利用(滤液回用)。
  • 绿色除杂(ZnO调节pH)以减少酸性废水排放。
  • 备考策略

    1. 掌握核心反应:熟记CO₂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交换等方程式。

    2. 分析流程图逻辑:关注箭头方向(物质转化)、循环物质(资源利用)、操作目的(节能/环保)。

    3. 强化绿色化学思维:从原子经济性、能源效率、废弃物处理等角度评价工艺优劣。

    通过以上形式,高考化工流程题不仅考查化学知识,还引导学生关注碳中和背景下的工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