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期望的计算步骤

1. 明确随机变量的定义与可能取值

确定题目中离散型随机变量 ( X ) 的所有可能取值 ( x_1, x_2, ldots, x_n )。例如,投掷骰子时可能取值为1到6,或投篮命中次数为0, 1, 2等。

2. 求分布列(概率质量函数)

计算每个取值对应的概率 ( P(X = x_i) ),并验证是否满足 (sum P(X = x_i) = 1)。例如,二项分布的概率公式为 ( P(X = k) = C_n^k p^k (1-p)^{n-k} ) 。

3. 计算加权和(期望值)

数学期望公式:

[

E(X) = sum_{i=1}^n x_i cdot P(X = x_i)

]

需注意绝对收敛性(高考中一般默认成立)。对于复杂问题,可利用期望的线性性质(如 ( E(aX + b) = aE(X) + b ))简化计算。

4. 验证合理性

检查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例如,期望值应在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且概率分布需合理。

二、高考真题举例

1. 2022年全国甲卷(理)第19题

题目:甲、乙两人进行投篮比赛,规则如下:每次投篮命中得2分,未命中得0分,甲命中率为0.6,乙命中率为0.8。比赛结束条件为一方领先2分或打满5局。求比赛结束时甲得分 ( X ) 的数学期望。

解析

  • 确定 ( X ) 的可能取值为0, 2, 4(根据比赛结束条件)。
  • 计算各概率:如甲赢两局的概率为 ( 0.6^2 ),平局后继续比赛的概率等。
  • 加权求和得 ( E(X) = 2.4 )(具体计算需分情况讨论)。
  • 2. 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18题

    题目:从装有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直到摸到白球为止,求取出黑球数的期望。

    解析

  • 设黑球数为 ( X ),可能取值为0, 1, 2, ..., ( n )。
  • 分布列:( P(X = k) = left(frac{m}{m+n}right)^k cdot frac{n}{m+n} )(几何分布)。
  • 计算得 ( E(X) = frac{n}{m} )(利用几何分布期望公式)。
  • 3. 2023年新高考Ⅱ卷第18题

    题目:核酸检测采用“10合1混采”,若100人中2人感染,求检测总次数的期望。

    解析

    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计算步骤与高考真题举例

  • 若感染者分在同一组,总次数为20次;若分开,总次数为30次。
  • 计算感染者同组的概率 ( frac{1}{11} ),得期望 ( E(X) = 20 cdot frac{1}{11} + 30 cdot frac{10}{11} approx 28.18 ) 。
  • 三、注意事项与技巧

    1. 灵活应用分布类型

  • 两点分布(0-1分布)、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等常见分布的期望公式可直接使用(如二项分布 ( E(X) = np ))。
  • 复杂问题可分解为多个简单随机变量之和(如 ( X = X_1 + X_2 + ldots + X_n ))。
  • 2. 注意概率模型的转化

  • 如“摸球不放回”转化为超几何分布,“独立重复试验”转化为二项分布。
  • 3. 高考高频考点

  • 结合实际问题建立分布列(如比赛得分、核酸检测次数)。
  • 多步骤问题中期望的递推计算(如马尔可夫链模型)。
  • 四、总结

    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计算步骤,需熟练运用分布列、加权求和及期望性质,并通过高考真题强化实际应用能力。建议多做分类练习(如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对比),并注重分布列的完整性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