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法目的与基本原则

1. 立法目的

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 基本原则

  • 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必须遵循此原则。
  • 等级保护制度:国家对网络安全实行分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行重点保护。
  • 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

    1. 定义与范围

    包括能源、交通、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领域,一旦受损可能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利益。

    2. 运营者义务

  • 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并审查人员背景。
  •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制定应急预案。
  • 重要数据需境内存储,确需向境外提供时需安全评估。
  • 三、个人信息保护

    1. 收集与使用

  • 需用户明确同意,不得隐瞒收集目的。
  • 不得非法获取、泄露或篡改个人信息。
  • 2. 用户权利

  • 有权要求删除或更正错误信息。
  • 发现信息泄露时,运营者需及时告知用户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 四、网络实名制与用户管理

    1. 实名制要求

    网络运营者需对用户进行核验,否则不得提供服务。

    网络安全法相关条款在高考简答题中的常见考点

    2. 未成年人保护

    限制未成年人网络沉迷,要求游戏等应用设置防沉迷机制。

    五、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 风险预警

    省级以上部门可发布网络安全风险预警,指导公众采取防护措施。

    2. 应急处置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需建立事件应急预案,定期演练。

    六、法律责任与监管

    1. 行政责任

  • 网络运营者违反规定可能被责令改正、罚款或暂停业务。
  • 提供程序工具用于侵入网络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 2. 刑事责任

    非法获取数据、破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高频考点例题

    1. 《网络安全法》规定个人信息收集需遵循哪些原则?

    :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并需明示收集目的、方式和范围,经用户同意。

    2.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有哪些特殊义务?

    :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定期安全培训、重要数据境内存储、制定应急预案并演练。

    3. 网络运营者如何处理用户注销请求?

    :需提供便捷的注销入口,不得设置不合理条件,并及时删除或匿名化处理数据。

    备考建议

    1. 结合案例分析:例如“某平台泄露用户数据”事件,分析其违反《网络安全法》的具体条款。

    2. 记忆核心条款:重点掌握第21条(等级保护)、第40条(实名制)、第42条(数据保护)等。

    3. 关注最新动态:如数据跨境流动、人脸识别等新规,可能成为扩展考点。

    可通过模拟题训练(如网页2、31中的题库)巩固知识点,注意区分法律条文与具体应用场景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