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编程与设计模式在高考或相关计算机科目考试中的常见题型通常围绕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模式应用及代码实践展开。以下结合考试大纲、样题及设计模式理论,总结常见题型及分析要点:

一、选择题与填空题

考察重点:面向对象基本概念、设计模式定义及分类、UML图识别。

常见题型

1. 概念辨析

  • 例:以下哪项不属于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模块性)
  • 答案:模块性(参考网页1、网页11)

  • 例:设计模式中“开闭原则”要求系统对______开放,对______关闭。
  • 答案:扩展,修改(参考网页2、网页37)

    2. 设计模式分类

  • 例:工厂方法模式属于哪种设计模式类型?(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
  • 答案:创建型(参考网页2、网页46)

  • 例:适配器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解决______问题。
  • 答案:接口不兼容(参考网页2、网页46)

    3. UML图识别

  • 例:用于描述对象间消息传递顺序的UML图是______。
  • 答案:顺序图(参考网页1、网页11)

    二、程序分析题

    考察重点:类与对象生命周期、继承与多态、设计模式在代码中的体现。

    常见题型

    1. 对象构造与析构顺序

  • 例:分析以下C++代码的输出结果,涉及构造函数、拷贝构造、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参考网页20、网页55)。
  • 关键点:栈对象析构顺序(后进先出)、动态内存管理(`new`/`delete`)。

    2. 多态与虚函数

  • 例:分析基类指针指向子类对象时虚函数调用的结果(参考网页11、网页20)。
  • 关键点:虚函数表机制、动态绑定。

    3. 设计模式代码实现

  • 例:识别代码中使用的设计模式(如单例模式、工厂模式),并解释其作用(参考网页46、网页47)。
  • 三、编程题

    考察重点:类与对象设计、设计模式的实际应用。

    常见题型

    1. 基础类设计

  • 例:设计一个“时间类”,包含时、分、秒属性,并实现时间加减功能(参考网页20、网页55)。
  • 关键点:运算符重载(`+`、`=`)、友元函数。

    2. 设计模式实现

  • 例:使用单例模式实现数据库连接管理类(参考网页46、网页47)。
  • 例:用工厂模式创建不同形状(圆形、矩形)的对象(参考网页2、网页57)。
  • 3. 综合应用

  • 例: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要求使用组合模式管理班级与学生关系(参考网页57)。
  • 四、案例分析题

    面向对象编程与设计模式在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分析

    考察重点:设计模式的选择与场景适配、系统架构设计。

    常见题型

    1. 模式选择与优缺点分析

  • 例:某系统需要动态扩展算法功能,应选择哪种模式?(策略模式)并说明原因(参考网页2、网页38)。
  • 2. UML图与代码映射

  • 例:根据给定的类图(如观察者模式中的`Subject`和`Observer`接口),补全代码实现(参考网页1、网页47)。
  • 3. 系统设计优化

  • 例:现有系统耦合度高,如何通过设计模式(如外观模式、中介者模式)降低耦合?(参考网页37、网页38)。
  • 五、高频考点总结

    1. 面向对象核心概念:封装、继承、多态、动态绑定(网页1、网页11)。

    2. 设计模式原则:开闭原则、单一职责原则、里氏替换原则(网页2、网页37)。

    3. 常用设计模式:单例、工厂、观察者、适配器(网页46、网页47)。

    4. 代码实践:类生命周期管理、运算符重载、设计模式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网页20、网页55)。

    备考建议

    1. 理解原理:结合UML图理解设计模式的结构(如类图、时序图)。

    2. 代码实践:通过实现经典设计模式(如单例、工厂)加深记忆。

    3. 真题训练:分析历年试题(如网页11、网页20中的样题)掌握出题规律。

    如需具体题型解析或扩展知识点,可进一步参考相关网页中的完整试题及设计模式详解。